【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丁倩 賈永標 文 朱哲 攝影)6月26日下午,中原證券「2021年中期A股投資策略報告會」在鄭州正式舉行。中原證券銀行業研究員王鴻行以「改善永續,在分化中尋找機會」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王鴻行說,今年以來,銀行板塊的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都是有的,但板塊內部份化明顯。在表現分化的情況下,出現了一些新趨勢。這一趨勢是低估值次優銀行,取得了較好的市場表現。
從行業經營形勢演變,2020年第一季度實體經濟遭受沖擊,要求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讓利的監管政策密集出台;2020年第二季度,銀行經營業績降至谷底,不良貸款率上升、撥備力度加大、業績大幅下滑;2020年第三季度經營指標在底部震蕩企穩,大部份銀行不良率上升振幅明顯收窄,業績增長有所修復,優質中小銀行業績率先大幅回升。
他舉例說,頭部中小銀行如招商銀行、平安、寧波銀行,在板塊內優勢較為明顯,市場表現也較好。但部份股份制銀行、多數地方性城市農商行以及部份國有行,表現相對較弱。
具體來看,像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就相對典型,其所處區域經濟相對發達,銀行發展基礎相對較為堅實,隨著今年經濟不斷修復,市場表現好於整個行業。同時,這幾家銀行估值都相對較低。從整體來看,金融數據已明顯回落,經濟修復對銀行經營改善的促進作用將有所鈍化,但宏觀經濟總體仍有利於銀行經營情況改善。
王鴻行分析說,隨著經濟的不斷修復,銀行息差也會逐步修復,銀行營收增速也會隨之修復。同時,去年下半年至今,銀行資產品質總體改善,不斷向好。從更宏觀、更長遠的時間維度看,近幾年銀行業「不良」的處置力度非常大。
談及如何在分化中尋求機會,王鴻行提到銀行的分化局面具有四大特征:經營綜合性和多元化的優勢日益凸顯,全國性銀行有利競爭在增強,地方性中小銀行競爭力減弱;對地方性銀行而言,地域經濟基礎的重要性日益體現,區域經濟發達地區的區域性銀行相對同型別銀行更有優勢;能引領轉型的銀行在轉型過程中進入二次增長路徑,競爭力會明顯增強;公司治理完善,資產包袱輕的銀行具備更強的穿越周期能力,其他銀行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經濟波動。
因此在這一基礎上,選擇投資標的時,應立足分化局面順勢而為:從價值角度選擇符合分化特征中占據優勢方的標的,從彈性角度選擇能夠實作明顯好於行業平均水平改善振幅的標的。
見習編輯:楊誌瑩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