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未來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的基金投顧業務迎來最新進展,新一批機構獲準試點開展基金投顧業務。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目前至少有6家券商和6家基金已正式成為新一批獲準試點開展基金投顧的公司。其中,基金公司包括:博時基金、興證全球基金、廣發基金、工銀瑞信基金、招商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等多家公募。6家券商分別有興業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中信證券、安信證券等。
自2019年底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正式啟動以來,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投顧業務伴隨投資者基金投資需求的增長和市場環境的助推而日益發展。業內人士認為,新一批機構的加入,將會對投顧業務生態的形成和多元化發展,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
增強投資者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業內人士分析,參考北美的情況,截至2019年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投資顧問資產管理規模約83.7萬億美元,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國註冊投資公司管理規模為21.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投資顧問能管理的資產範圍遠遠超過公募基金,國內投顧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博時基金明確將基金投顧業務作為公司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已經在投資團隊、組合構建、風險控制、營運陪伴等方面進行了業務布局,目的是希望透過「專業的投、優質的顧」給客戶帶來報酬,形成博時基金「可以信賴、值得托付」的資產管理機構品牌。
在投資團隊和管理能力方面,博時基金圍繞資產配置和基金優選兩條主線搭建科學、系統化的投資管理框架。博時基金多元資產部總經理麥靜表示,「博時基金具備專業的投資團隊和管理能力,以期為廣大投資者一站式解決選時難與選基難的痛點,幫助其獲得更好的長期收益與投資體驗,增強其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客戶投資體驗方面,博時基金將會打造「投前-投中-投後」的全過程鏈條的投顧陪伴服務體系,透過行為指導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據悉,博時基金是業內為數不多成立了「知識管理中心」的基金公司,博時知識管理中心專門負責「顧」的內容生產,投資顧問和客戶之間利益一致,便於投資顧問引導投資者更加理性地進行投資決策。
對於此次投資顧問業務試點機會,博時基金表示,在公司上下努力之下,博時已在投資管理、客戶服務、合規風控、產品設計、系統建設及營運保障方面做足充分準備,未來將以投資者利益為首要目標,致力於提供為客戶優質的投資顧問服務和盈利體驗,推動公募基金行業從資產管理走向財富管理的行程。
在新一批獲準試點開展基金投顧業務的機構中,興證全球基金被評價為內建「投顧基因」。
「投顧業務的核心是彌合公募基金真實長期收益和投資者真正獲得收益之間的差距,提升投資者的盈利體驗。而‘持有人利益第一’,恰恰是興證全球基金一直以來堅持的初心和踐行的理念。」興證全球基金總經理莊園芳表示,「我們願意用時間打磨每一個產品,每一種策略,每一份服務,堅持對‘質’的極致追求,我們已經堅持了18年,這只是堅持的起點。開展投顧業務,升級使用者投資體驗,用心管好每筆錢,我們初心不變。」
興證全球基金最重要的文化和價值觀是「責任」。不盲目發行新產品,奉行精品戰略;曾在市場低位時,以公司自購、公開發聲等方式提示機會;也曾在市場高位時,以基金限額、高比例分紅、公開信等方式提示風險,行業首創暫停旗下基金申購舉措等。這些都是踐行「責任」文化的表現。
「公司一直以來專註投研實力打磨,不管是底層資產的管理水平,還是基金研究及資產配置能力,我們都具備過硬的實力。公司投研團隊占到員工總數的41%,高於行業平均。其中,基金優選及資產配置團隊9人,平均從業年限8年,覆蓋保險資管、海外投資、量化投資等多元研究背景,可以稱得上是‘高精尖’團隊。」興證全球基金投顧業務策略主理人張濟民介紹,「興證全球基金的基金優選及資產配置團隊在公募基金、專戶及基金白盒組合等多業務線全面布局,為投顧業務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基金投顧業務的重點不僅在「投」,更在於「顧」。美國先鋒集團對投顧服務的研究統計表明,投資者認為接受「行為指導(Behavior Conduct)」一項帶來了最大的價值增量。從這個意義上講,基金投顧業務具有持續性投教活動的特點。
「對我們而言,顧問服務和投資能力同等重要。如何深刻理解投資者的需求,打造從客戶需求出發的貫穿投資者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閉環,是開展投顧業務的重要抓手。」興證全球基金投顧業務營運負責人黃鼎鈞表示,「與投資者的深度溝通與持續陪伴,有助於引導客戶進行長期、理性投資,避免盲目選擇、頻繁申贖、短期持有等行為。公司根據過去長時間積累的投資者教育經驗,和近年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基金營運實踐,已搭建系統的投顧服務框架,以及涵蓋投前/中/後的服務營運體系,深入解決各個階段投資者的服務需求,相信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加理性投資,選擇與自己投資目標更相匹配的組合策略。」
「作為資產管理機構,我們堅持以投資能力、資產配置能力為基石,同時基於過往投教和客戶陪伴經驗,充分整合公司各方面的資源做好服務工作。在整個投顧業務的鏈路中,技術賦能是至關重要的,貫穿客戶辨識、帳戶體系構建、投資策略模型設計、風控管理、營運服務等各個環節。」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兼資訊長詹鴻飛認為,「數位化浪潮下,投資者交易、咨詢、資訊獲取習慣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我們一方面要透過布局數位化提升業務韌性、升級客戶體驗,另一方面也要借助數位化力量賦能團隊、改善中後台流程,努力實作高效營運。」
多方同台競技,基金投顧不斷擴容
受追漲殺跌、頻道申贖等非理性投資行為的影響,基金賺錢但基民不賺錢的「魔咒」普遍存在,基金投顧應運而生。
在2019年10月24日,證監會以一紙【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啟了基金銷售從以銷量為導向的「賣方時代」,向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的「買方時代」的轉型。
2019年10月25日,首批5家基金投顧試點獲批,分別為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華夏基金旗下的華夏財富、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財富以及中歐基金旗下的中歐財富,均為基金公司或其子公司。
隨後,2019年12月,基金投顧試點向第三方獨立銷售機構擴容,螞蟻基金、騰安基金、盈米基金等三家獨銷機構拿下投顧資格,並迅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了業務。
2020年2月,基金投顧再次向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敞開大門,招商銀行、工商銀行、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頭部機構獲批。
就在今年3月,全球最大公募基金管理人之一——先鋒領航(Vanguard)也宣布,暫緩在中國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把重心放在獲得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的合資公司上。
這意味著基金投顧再次迎來了外資巨頭的入局,再加上銀證基和第三方銷售機構,多方同台競技,基金投顧儼然已經成為各大金融機構爭搶的另一大藍海。
機遇和挑戰並存
不同於傳統的賣方銷售,買方投顧需要從投資者切實的利益出發,真正做到幫投資者賺到錢,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盈米基金CEO肖雯認為,投資是反人性的,投顧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幫助客戶提高對投資的認知,從而去改變他們投資中的非理性行為,這個過程沒有訣竅,對投顧機構來講就是要進行大規模的投教,或者說「布道」。
所謂「布道」,是真正把投資道理、邏輯、理念體現在每一次和普通投資者的交流和互動之中,在建立信任過程中讓投資者相信它並改變自身的投資行為,這才是投顧真正的意義。因此,肖雯認為,投顧經營的不是規模、也不是產品,而是人和信任。但信任的建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沒辦法透過發紅包、做廣告一蹴而就,信任最好的方式是口碑相傳,是用一套正確的投資理念透過精細化營運逐步觸達到更多的客戶。
先鋒領航投顧認為,未來智慧投顧在滿足客戶投資需求和引導客戶健康投資理念方面,將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已開發國家經驗看,投顧也是引導家庭財富管理走向長期分散化投資的重要一環,並且在促進資管行業生態重塑和資本市場結構轉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當然,作為國內資管行業的一大新興業務,基金投顧難免面臨一些挑戰。對此,騰安基金董事長劉明軍曾總結道:
首先,市場不成熟,基金波動太大,對機構來說有短期利益、長期利益、客戶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平衡,原來銷售為導向顯然更考慮到短期利益和自身利益,在投資上的考慮可能就不會那麽長遠,帶來投資者對基金的誤解,跟他的收益預期發生很大偏差,投資者對基金的完全理解和認可還需要時間;
其次,對短期的關註是人類的本性,這種不理性很難完全改變,無論是單只基金,還是FoF,甚至投顧組合都會面臨投資者短視尤其是追漲殺跌的問題;投資者對機構建立信任也需要時間,有了信任才能做更多的產品和服務;
最後,投顧業務本身的優勢同樣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的,投顧就是資產配置,如果投資者短期內沒有信任,也沒有長期投資的習慣,他很容易受到市場波動或者別人的影響,那就意味著投顧業務的優勢在投資者那裏很難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