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第一家完成「股改—引戰—上市」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近年來,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開啟了高品質發展之路。中國信達積極踐行金融央企責任擔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自2002年起,中國信達開始承擔定點幫扶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信達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牢記國之大者,堅持金融為民,舉全司之力,凝全員之智,透過黨建、金融、產業、教育等全方位幫扶,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中國信達累計投入引進幫扶資金13000余萬元,消費幫扶金額近3000萬元,派駐幫扶幹部75人次,幫扶物件遍布27個省、市、自治區,助力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等8個區縣、新疆克州阿克陶縣恰克拉克村等26個村如期脫貧摘帽。
強化「黨建+」幫扶模式
中國信達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強化黨委統籌推動,充分發揮公司系統各級黨委和基層黨組織作用,形成各級聯動、合力幫扶的工作格局。中國信達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定期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貫徹落實中央最新精神,審定幫扶工作計劃,部署推動工作。
強化「黨建+」幫扶模式,將黨建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著力激發幫扶點基層黨組織的帶動能力。中國信達公司黨委與樂都區黨委開展中心組聯學聯建,深入實施「組織培訓提升工程」。堅持「以共建促黨建、以共建促發展」,中國信達總部機關及分子公司黨委組織28個支部與12個鄉鎮、35個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幫扶工作成效。
堅守為民情懷
中國信達主動對接鄉村振興需求,讓「失血的土地」煥發永續發展活力,在「缺氧的高原」安裝現代化建設高速引擎。
金融幫扶之火,點亮發展,照亮普惠之路。中國信達發揮金融服務優勢,發起設立「中國信達扶貧產業發展基金」,有效提升脫貧地區自主生產經營能力;將幫扶責任與信托功能有機結合,設立「信達大愛」慈善信托。截至2022年5月末,共設立7單慈善信托,支出善款超過2500萬元,惠及群眾逾萬人。加大對偏遠困難地區「三農」客戶授信支持,幫助百礦集團成功發行2億元扶貧專項公司債券,透過融資租賃業務,資助多個光伏計畫。
產業幫扶之火,點亮效益,照亮美麗鄉村。中國信達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產業發展,著力激發「造血」功能。在青海,「喜紅」大蒜走上展台,走上電商平台,走上了百姓餐桌;在山西,大白登村有機小雜糧、杏果休閑觀光等多個產業計畫拔地而起;在雲南,兆烏村肉牛養殖和魔芋種植正在釋放銷售影響力;在貴州,永和村的櫻桃紅了山野,村民們富了口袋;在湖南,亞漁村土豬養殖、油茶種植產業蒸蒸日上;在廣西,隘面村「市場+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模式讓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都不掉隊……產業幫扶不斷釋放增收紅利,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闊步前行。
教育幫扶之火,點亮思想,照亮明天希望。扶貧先扶智,中國信達捐建校舍築根基,培訓技術教本領,「金惠工程」建信用,讓鄉村振興後勁更充足。在青海,開展「金惠工程」農村金融教育,邀請農業專家講解種養殖知識,累計投資興建7所信達希望小學,成立「樂都助學基金會」;在內蒙古,向商都縣通用小學貧困學生捐款;在四川,向色達縣「教育扶貧救助基金」捐款;在山東,修建村民文化廣場,改變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狀況。
腳踏實地踐行承諾
寒風刺骨,有人手牽著手跨過結冰的湖面,只為貧困牧民臉上綻放的笑容;山路崎嶇,有人走訪入戶途中,突發土石流,遭遇山體崩塌,與死神擦肩而過;顛簸不平的扶貧路,有人一走就是9年,並且這條路,還要繼續走下去……
20年來,中國信達選派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幫扶幹部75人次,赴幫扶地區掛職或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們犧牲個人利益,與家人分離,與險惡自然環境抗爭,用青春年華和默默奉獻,匯聚起漫天星光,照亮鄉村振興之路。
一段段感人故事,訴說著他們20年無悔奉獻。風雨兼程,一顆顆滾燙初心,折射出中國信達踐行金融央企的使命擔當。
未來,中國信達將繼續踐行金融為民理念,乘勢而上,接續奮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支持鄉村振興中實作更大作為。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