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臨時工,林豐(化名)進入奧美(荊門)醫療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荊門奧美)的時間不長。7月2日,他被調到了濕巾車間——這裏的工作內容很簡單,把一張張已壓制成型的塑膠卡片折疊立體,刷上膠水粘合起來,做成塑膠硬盒,再交給下一道工序的同事裝填紙巾。
這種塑膠硬盒封盒工作,是近期才「匯入」的訂單。沒想到的是,這簡單的工作卻出了事。
林豐所在的荊門奧美,是國內醫用耗材龍頭奧美醫療(Z002950,股價12.60元,市值79.79億元)全資子公司,2017年設立,主營業務為無紡布生產。8月5日,奧美醫療、荊門釋出釋出先後通報,荊門奧美濕巾車間發生員工疑似中毒事件,43名指標異常員工在醫院接受治療,超過200名員工接受了健康監測。最不幸的是,治療過程中,1人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病亡。
「這個車間原本是用來生產口罩的,是恒溫的。不知道具體多少度,但人的體感覺得正合適。」已經住進ICU病房的荊門奧美員工李詳(化名)8月6日透過微信告訴記者。
就是這個恒溫車間的通風問題,以及所用膠水的安全問題,成了他們如今擔心、焦慮的源頭。
當地市、區衛生機構對車間進行了現場調查,內、外環境采樣分析。初步分析,濕巾車間員工在包裝盒封盒過程中吸入或接觸了PET低白化膠水中的有毒物質,引起中毒癥狀。目前,荊門奧美全部停工停產,濕巾車間被封閉,疑似有毒物資被封存。
涉事車間生產時的情況與環境,桌上水杯內為PET膠水。圖片來源:受訪物件提供
關於工作環境的兩大質疑
今年7月2日起,涉事車間開始生產客戶客製的棉柔巾,外包裝是粉色的硬紙盒,李詳、林豐和其余200多名工友們,負責在紙盒表面刷膠、封口,這是一項聽上去很簡單的工作,林豐形容「簡單到甚至臨時工也不需要培訓」。
「我是第一批就進去了,後來還有第二批。」林豐8月6日在微信上說道。第一批訂單完成後幾天,廠裏接到了後續訂單,更多員工被安排進入車間,他們的工作內容都一樣。
林豐所說的「進去」是指進那個涉事的車間,即通報所說的「濕巾車間」。按照李詳的說法,這個「濕巾車間」改造前用於生產口罩,之前有「排風」,「沒有通風口」。
林豐同樣表示,「(車間)沒補充什麽,就補充了桌子、凳子。」7月2日工作開始,大家便感覺膠水味道刺鼻,但沒想太多。
涉事車間工作場景 圖片來源:視訊截圖
按照公司的安排,工友們每班上12個小時,中間有1小時吃飯時間,人多的時候,車間有上百人在工作,個人的感受是「室內空間小,空氣不流通」。
「最近這段時間有暑假工,車間人多,氣溫又高,瓦斯揮發得更快。」轉進ICU的李詳回憶說。
有膠水行業人士向記者介紹,PET膠水需要在通風環境下使用,不能在密閉空調房中。
林豐也給記者發來了車間所用膠水的照片。其外包裝上明確提示:車間必須裝置抽風排氣系統(如下圖)。
圖片來源:受訪物件提供
另外,也有質疑荊門奧美對員工防護不到位的聲音。
抖音平台上,一名使用者在新聞中留言自稱荊門奧美員工,「自己也中招了」。記者私聊後,她回復稱:「危險品,他們直接拿出來暴露在空氣中,讓員工直接上手操作,都不戴手套的那種。」
林豐向記者提供的工作照片中,情況與上述說法並不完全一致。在照片中,荊門奧美的員工身穿裹至頭部的藍色工作服,戴著口罩,此外未見其他明顯防護用具。膠水是每人一份,就裝在一次性飲水杯裏,擺在身旁。
據李詳稱,上崗前,荊門奧美沒有組織相關的「安全生產培訓」。
7月初開始生產,7月底出事了
從7月31日開始組織體檢,林豐已經連續多天抽血檢查。好訊息是,他還沒收到檢查結果異常的通知;壞訊息是,幾天檢查下來,已有同事出現癥狀,且被安排入院,而林豐也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有無失真傷、影響。
據李詳所說,31號體檢之前,陸續就有工友開始嘔吐並有其他不適癥狀,反映給工廠後,工廠才組織了第一輪體檢。
體檢結果具體怎麽樣?奧美醫療的公告裏,「共有指標異常人員43人,均在醫院進行治療,其中1名員工在治療過程中突發急性心肌梗塞病亡,其余員工尚在治療中」。
奧美醫療公告中沒有說明的是,除了上述43名住院治療的,還有200多號人在醫院之外等待。
8月5日16時55分,荊門釋出公眾號發表的「關於奧美(荊門)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發生員工中毒事件的通報」中提到,「截至目前,流調出與濕巾車間有接觸史的共270人,其中肝功能等指標異常的有43人……其余227人均在進行健康監測。」
在8月6日中午,林豐給記者截取了「8月6日體檢通知群」的聊天記錄圖,圖片顯示,該群內已有239名人員。他還給記者發來一份「8月6日送二醫檢測人員」名單,涉及人員達到232人,其中正式員工74名,大多數是臨時員工。
陳大偉(化名)就在體檢名單中,他的擔憂不幸變成為現實。
「最終還是沒能躲過去,願你我平安……」在上述「8月6日體檢通知群」裏,陳大偉在8月6日中午發了這條資訊,還配上了雙手合十的表情,以及一張躺在醫院病床上的照片(如下圖)。隨後有工友問他什麽癥狀,他作了簡單回復:「乏力+燒(37.5)」。
陳大偉上傳了躺在醫院的照片 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據李詳所說,每天都有新增入院者,有人直到第五輪體檢時才查出身體異常。而身在ICU病房的他本人則需要「每天抽動脈血做檢查」。他表示還有與他類似的工人,「我所知道的,新華醫院就有9個人,4人左腎透析全身換血,有幾個嚴重的轉到了同濟醫院」。
據李詳估計,他所在的車間最多時有約150人,這段時間還有些來體驗工作的大學生,還有剛剛畢業的高三學生。「暑假工大概一二十人,其中有個女孩子叫馮夢圓(音),前天晚上從荊門轉到了新華醫院,高燒不退又轉去了同濟醫院」。
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8月6日下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多個科室詢問後,未打聽到上述人員的就診資訊。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員工稱拿不到體檢報告 擔憂後遺癥
「現在我們就擔心,會不會出現什麽後遺癥」,仍在ICU裏的李詳說。
這也是林豐等人的擔憂,連續抽血檢查下來,他還沒有拿到檢查報告——其中包括第一次的體檢報告。
「本人支持體檢,體檢才能反映本人的身體狀況,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哪天要是有什麽問題,這些都是會調出來作為依據,唯一的遺憾就是不給體檢報告,尤其是第一次。」
在體檢通知群裏,有人如是說道,緊接著,有人提問:「有嗎?」得到的回復是「好像沒有」。
前述抖音平台的使用者也在給記者的私信中稱:「目前為止,連個負責任的人都沒出來給個說法,每天就知道抽血檢查,還有追責的也只字不提。」
記者從多個采訪物件了解到,硬盒所涉產品高度疑似名創優品旗下的三麗鷗潔面巾。
此外,荊門奧美此前也為名創優品生產其他產品(如下圖),但此前的產品外包裝由機器完成,此款潔面巾外包裝盒需要人工參與。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名創優品求證後,截至發稿時未得到回應。
荊門奧美此前為名創優品生產的其他產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至於最關鍵的膠水來源,李詳、林豐等人說不清楚。
前述膠水行業人士也向記者介紹,PET膠水的主要套用領域非醫療而是電子電氣、汽車行業,如果采用環保材質並無毒性,而若添加劣質或有毒成分,其釋放的少量四氯乙烷並不致死。
「哪個醫療產品公司敢用有毒的膠水?」林豐質疑道,這是公司「管理不嚴格,才會導致膠水有毒」。
其實,林豐在荊門奧美拿的薪資不高,在該車間幹活時,每天幹滿12小時,除去一小時吃飯時間,他可以拿到165元,「我們臨時工是計時的,15元/小時。」
如今,包括林豐在內的200多號人,每天能做的就是抽血、等通知,能拿到38元或者72元的補償誤工費,「也不能做別的事。補償誤工費,辭退的38,還沒辭退的72。吃個飯就沒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8月5日、6日試圖聯系奧美醫療相關人士采訪,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應。
記者|吳澤鵬 陳星 陳浩
編輯|王月龍 文多 杜恒峰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映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台申請並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