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財經

楊百萬走了,他折射了證券市場曾經歷過的探索

2021-06-18財經

近日,媒體報道,素有「楊百萬」之稱的楊懷定於6月13日淩晨去世,享年71歲。新中國證券史上這段關於「楊百萬」的傳奇畫上了句號。

我們把時間回撥到三十年前。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商品經濟不斷發展,股份制企業開始出現,業界迫切需要發行股票和債券募集資金。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的開發,「允許上海開設證券交易所」便是其中一條政策。從此,中國的證券市場與資本市場透過不斷創新和完善,不僅持續助力中國經濟發展,更大大提升了經濟總量和企業規模。

中國人對於財富和從市場能夠獲得財富的認知,是從一個個鮮活的人中得來的。在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在絕大多數人的觀念中,說起股票,人們想到的可能是教科書中對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描述……而眼前這位普通市民,將其掌握的資訊利用起來,買賣國庫券,而後又大筆資金投入股市輕松掙到百萬。楊百萬發家的故事不僅為他贏得了「中國第一股民」和「股神」的稱號,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散戶人群改變他們從教科書中得來的關於股市刻板印象,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在楊百萬發家之時,「萬元戶」已經是高不可攀的,普通中國人的「百萬」概念,只是從【百萬英鎊】之類的電影、小說中得來。百萬,意味著為所欲為、無所不能。當百萬老楊成了隔壁大叔,這對當時國人的觀念堪稱一種降維打擊。於是,在楊百萬造富神話的激勵下,人們義無反顧地踏入了股票市場,這為剛剛開張的證券市場帶來了最寶貴的人氣,也帶來了最為稀缺的資金。更為重要的是,資本市場的如此廣泛參與度的確立,也為證券市場及相關制度的確立奠定了社會基礎,進而為市場經濟體制的發育成熟打下了堅實基礎。

聲名鵲起的楊懷定隨後被中央電視台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相關媒體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時的報道中曾指出,「楊百萬」三個字已經成為一個歷史轉折時代的象征與縮影。而這個轉折對於國家民族之未來、對於十幾億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和希望,意義重大。

在互聯網上至今流傳著楊百萬語錄,無論是「股市中不能做‘死多頭’,也不能做‘死空頭’,要做堅定的‘滑頭’」「股市中不比誰賺得多,而要比誰活得更長、更瀟灑」「散戶同樣可以成為投資英雄」,這些充滿草根股民的狡黠,卻也不乏真金白銀歷練後的心得。

當然,資本市場並不存在只賺不賠的鐵律,有些方法只適合特殊的時代背景。激情燃燒的時代過後,楊百萬寫過投資書籍,做過投資軟體,但也難有風浪。2013年,楊百萬年過6旬,逐漸淡出股市和公共視線。在接受采訪時,他坦言:「比起當年的2萬塊本錢,今天我股市的2000萬,資產增加了1千倍,錢夠用就好。」這也說明散戶炒股的天花板就在那裏。

熱點視訊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