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寫的都是基金該怎麽選,關於那些基金該回避的知識都蠻零碎的,這次就寫一篇專門講避坑的吧。
# 業績長期墊底的基金 #
這不用多說,沒人願意買一只業績長期墊底的基金吧?如果你願意持有一只從頭到尾排名都是墊底的基,那我願稱你為勇士。
這裏我具體說說怎麽樣算是業績長期墊底的基金。
第一類看業績排名。因為市場風格切換或是宏觀政策影響等,一只基金的短期業績排名可能會跌落。但要是基金的業績排名就沒靠前過,那這只基金基本不用看了,直接淘汰。
△比如這種
第二類看收益曲線。這一條主要針對主動型基金,拿這只基金的收益曲線和相應指數作比較,如果長期跑不贏對應指數,那就意味著買這只基已經失去意義了。
△跑不贏滬深300就算了,關鍵還差這麽多
連指數都跑不過還要你幹嘛,直接買指數基金不香嗎?
挑選基金的時候可以結合兩條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 業績大起大落的基金 #
這也很好理解,業績大起大落,暴漲暴跌的基金估計只有少數經驗豐富的養基人能經受住吧。
比如是年後調整的醫療、白酒板塊的基金,跌幅都不小,不知道多少人能頂著大幅回呼拿住呢?
我個人覺得,這類「比較刺激」的基金還是謹慎投資比較好,相信大多數養基人還是偏穩健的。想要追求刺激,股票想必更加適合。
並且,規模較小的基金容易清盤,雖然不至於血本無歸,但清盤往往時間很長,會影響資金流動性。
# 掛羊頭賣狗肉的基金 #
這類基金就讓人比較無語了,很多人買基金時基本是根據名字判斷其是投資哪個板塊或是什麽風格,但並不會具體研究基金持倉的股票是否和名稱相符。
雖然這樣的基金不多,但絕不是沒有。
比如你想投資中證500中的中小市值的公司,結果卻發現基金持倉卻是超大市值的龍頭股,完全不是你當初想要投資的品種。
對,沒錯,這裏點名批評「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這只基大家都很熟,由明星基金經理張坤管理,年前業績相當離譜:近3年累計報酬率129.71%,但是,這只基就是「掛羊頭買狗肉」的典型。
基金名字寫的「中小盤」,但持倉確實諸如華蘭生物、茅台等大盤股。而且據說這種掛著「中小盤」名頭卻持有大盤股的基金還不少。
雖然「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業績很牛逼,但該噴還得噴。
別說,其實還有更離譜的:「富國低碳環保混合」,咱們看這只基去年第三季度的前十大持倉。
好家夥,清一色的金融股,就這還「低碳環保」?當然這只基也總是被拉出來當作反面教材,反復鞭屍。
總而言之,買基金時多花點時間研究下持倉股票是否和基金名稱一致,百利而無一害。
如果你不知道股票是大盤還是小盤股,那還有個很簡單的方法:晨星風格箱
# 基金經理更換頻繁的基金 #
這條也主要針對主動型基金。
有句話叫「買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可以說基金經理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這只基金,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就透過基金體現,兩者統一方能發揮最大優勢。
好比擅長醫療板塊的葛蘭和她管理的中歐醫療,可以說是醫療板塊基金的「頂流」。
每個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選股方式都各不相同,而一只基金頻繁更換基金經理無疑會導致基金業績不穩定,不管接替者是經驗豐富的「老兵」還是新人。而且更換的基金經理風格理念等是不是和基金吻合。
△典型反例,時間最長的一任也只有一年半
# 老帶新的基金 #
這個和上面一條有點類似,通常老帶新的基金也經常更換基金經理。
這種基金開始一般是由老基金經理管理(我感覺是因為用老基金經理的「名號」比較好募集資金),一段時間後會有一位新人加入,和老將一同管理基金;最後老基金經理結束,基金全權交給新人管理。
比如我之前寫過的曹明長,這只基金老曹剛管51天就有新人加入,在老帶新共同管理一段時間過後,老曹結束交由新人管理。
我想,大概沒人願意把錢交給一位從業年限短的基金經理吧?在證券投資行業實戰經驗太重要了,我更傾向把錢交給從業年限比較長的基金經理,而不是長期業績無法衡量的新基金經理。
這麽講其實對新基金經理是不公平的,哪個老人不是從新人過來的呢,況且從業時間較短的基金經理中不乏龍虎之輩,比如喬遷、陳媛等。
不過還是說句難聽的,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為啥非要給新基金經理「練手」。
對吧?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獨立決策
--------------
以上就是本次內容,感謝閱讀!
如果對你有幫助記得點「贊」和「再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