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健康

你為什麽吃一點就飽?而別人可以吃很多!

2021-06-26健康

導讀

吃一點就飽,這種病人很多,在門診經常碰到,這在醫學上稱為「早飽」,患者再進食多一點點就上腹脹悶不適了,甚至上腹脹痛、堵塞,只能少量進食。

早飽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癥狀,常見於各種慢性胃病,尤其常見於功能性消化不良,另外在肝、膽、胰疾病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胃輕癱也可有此表現。為何會早飽呢?今日就與大家聊聊早飽。

先來了解一下你的胃:

胃是一個蠶豆形的空腔器官,橫臥在上中腹和左上腹。胃主要負責食物的暫時貯存和機械性消化過程。

食物進入胃後短暫儲存,在胃液浸泡、胃壁蠕動作用下,被分解變成更易消化的食糜,然後逐步進入到腸道進行關鍵的化學性消化和吸收。

胃,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口袋,這個口袋的肌肉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其在飯前飯後的體積和大小明顯不同,但胃本身的容量基本上恒定在一定的範圍。

一般來說,人在空腹時,胃容量有 100 毫升,飽餐一頓之後可以達到1200~1600毫升,但經過一系列消化處理,胃容量又會恢復到空腹狀態。

你吃一點點就飽了,並不是胃變小了!胃的大小還是這樣,那又是為什麽呢?

引起早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消化不良

參與消化的臟器有很多,胃腸肝膽胰都是重要消化器官,會影響消化功能,當消化不良時就會發生早飽。

胃主要功能是將各種食物在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質的作用下攪拌分解成食糜,然後進入下一個消化環節。胃本身消化功能有限,但如果沒有胃對食物的充分攪拌和初步分解,就會影響下一步消化環節。

慢性胃炎患者或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減少,或因胃動力不足,就會影響胃的功能從而使消化不良。

肝、胰會分泌多種消化酶及膽汁參與食物在腸道內的消化,當肝、胰病變時消化酶、膽汁分泌不足,影響消化功能。

膽囊、膽道起貯存、輸送膽汁的作用,慢性膽囊炎膽石癥使膽囊萎縮或膽道梗阻都會影響膽汁釋放,影響脂肪消化。

功能性消化不良雖然無器質性病變,但也存在消化酶分泌不足和胃動力障礙的可能,因功能性消化不良與心理因素有很大關系,當情緒不良時就會影響肝膽胰胃等分泌消化酶和膽汁並且會影響胃的動力。

全身性疾病時,也會影響到消化器官的功能,使胃酸、消化酶分泌不足而影響消化功能。

2
胃動力減退

蠕動減弱時,會影響食物在胃內研磨攪拌,影響食物分解消化;胃內食物排空減緩,胃內食物瀦留。

不僅僅各種胃病,其它臟器及全身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有可能引發胃動力障礙而發生早飽。

糖尿病長期血糖增高,會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動力不足,胃排空延遲而導致胃瀦留,患者上腹脹悶、早飽。

3
胃底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

進食後胃底可舒張來容納食物,如這個功能下降就會出現少量進食後即飽腹感,使胃納減退。

各種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胃底舒張功能會減退。

4
內臟敏感性增高,又稱內臟感覺過敏

內臟敏感性增高,通俗講就是胃對各種刺激如冷、熱、酸、辣、膨脹等等特別敏感,如某種刺激程度,正常人對此沒有什麽反應或只輕微短暫不適,而內臟敏感性增高者會發生強烈不適感,甚至難以忍受,持續難以消除,明顯影響生活品質。正常人對生理性刺激,是沒有任何不適,如胃腸蠕動本是正常生理反應,但患者可感覺到比較明顯的脹痛不適。

有一個最經典試驗:在大腸內放置一個氣球,如充氣100毫升正常人沒有反應而內臟敏感性增高者就會發生明顯脹痛不適,這就是腸道對膨脹的敏感性增高。這是腸道試驗,胃敏感性增高也是同樣道理。

當內臟敏感性增高時,你進食稍多些就會產生明顯上腹脹悶堵塞感,並持續存在,以至於嚴重影響你的再進食,這就是早飽。

內臟敏感性增高與心理因素有很大關系,是由於長時間心理不良引起胃腸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之故。

5
飽腹閾值下降

飽腹閾值下降,主要見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神經性厭食等等。

前面已經講到胃的大小雖有一定差別,但大多數人胃的容量差不了多少。

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一個人飯能吃3、4碗,而一個人吃半碗即脹,這並不是一個人的胃特大,一個人的胃特小,而是這二個人的飽腹閾值不同。

何謂飽腹閾值?可以理解為身體對飽脹感的判斷,如果經常吃得很飽,閾值會上升,經常吃得少,閾值就會下降。

飽腹是一個復雜的身體感知過程,不僅受胃部食物多少的影響,跟心理暗示有一定的關系,更受到頭部下視丘神經的影響,這個部位會向你發送飽腹的訊號。

舉個例子!

如果一個人過去每餐一直吃一碗飯,由於身體或心情不佳或減肥等等原因,有一段時間只吃半碗飯,於是在吃了半碗飯後,身體就會自然告訴他「飽了」的訊號。

如果突然他再想吃一碗飯,身體會習慣地提醒道:吃了半碗後沒辦法再吃了。這時,他會覺得自己食量變小了,早飽了,但這個「變小」是胃飽脹的閾值下降之故。

6
社會心理因素

如個性異常、焦慮、抑郁、恐懼、疑病、社會關系緊張,甚至疲勞等等都會影響消化功能及胃動力,並會引起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而導致內臟敏感性增高,這一系列都會引起早飽。

總之,早飽的原因很多,但在不同疾病中其主要原因又有所不同,如:

• 肝膽胰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早飽主要是消化酶分泌不足,還有胃動力減慢;

• 在糖尿病輕癱中主要是胃動力障礙;

• 萎縮性胃炎,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不足;

• 慢性胃炎,主要與胃動力不足有關;

• 功能性消化不良,與上述幾條都有關系,但主要是胃底舒張功能下降、內臟敏感性增高、飽腹閾值下降、心理因素。

但在不同的人中側重點又不一樣,這要具體分析每個患者的情況而定。

點選,檢索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