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予源
女性從獨立的個體轉變為有生命聯結的母親,可謂是整個生命的昇華。然而,在孕育孩子的喜悅背後,除了撫育孩子的辛苦,更多的是自己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態落差而帶來的長久適應,這其中最為直觀的就是身形外貌。那麽,到底如何快速恢復生產之前的精力和狀態呢?
01
合理飲食作息,避免盲目進補、報復式熬夜
李捷在孕期的時候,婆婆時常給她進補,就怕她和孩子營養不足。孩子順利出生後,婆婆拿著老家人給的進補方子,每天5頓飯不重樣。剛開始李捷還是非常受用的,有種世界中心的滿足感。但是,出月子一稱重,體重沒有像傳說中靠著餵奶就瘦了,反而比孩子出生後又重了足足七斤。李捷和婆婆溝通卻被一口回絕,哺乳期不能想著減肥,等孩子斷奶後再說。
依據最新中國營養學會釋出的哺乳期婦女平衡膳食寶塔來看,我們大多數母乳餵養的寶媽,在飲食結構上都有很大的調整空間。對於家裏老人的傳統食譜,應當在理解的基礎上盡心盡力溝通,去主動促成統一意見。
還可以帶著老人到婦幼醫院的營養科去參加膳食搭配的科普講座。這不僅僅是關系到寶媽的身體健康,更是對寶寶身體健康的把關,畢竟寶媽的餐飲是寶寶營養源頭的第一關口。在耐心的溝通下,大多數老人還是非常能夠理解並支持的。
所以,寶媽自己首先要做到能夠拒絕和抵制不合理的哺乳期暴力餵食。在飲食上得到家裏人的支持,那麽在作息上就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起責任了。
我們都知道寶媽在哺乳期至少半年的時間需要給寶寶餵夜奶,可是很多寶媽夜晚睡眠被打斷之後,會進入失眠狀態,不自覺的拿起手機刷起來。等到再次想入睡時,距離寶寶再次餵奶的時間已經很近,就會處於一種睡也睡不踏實,不睡熬著又難受的狀態。
所以,孩子剛剛出生時,醫院的護士都會輔導寶媽如何進行側臥位哺乳,在夜晚寶媽需要給寶寶進行餵奶的時候就不需要自己起身。在寶寶吃奶後,家裏其他人接力照顧寶寶拍嗝等事情,寶媽便可安心入睡。這樣的夜奶既能照顧到寶寶成長的需要,也能夠給到寶媽產後充足的休息時間而恢復身體,還可以讓寶媽白天精力充足的陪伴寶寶。
02
對寶媽最友善的運動:瑜伽和冥想
在最基本的飲食作息調整之後,寶媽產後身體各項激素快速恢復孕前狀態的期間,最需要的就是選擇一項有益於情致調節的身體運動,來幫助改善和恢復各項身體機能。最好的推薦就是產後瑜伽。
順產寶媽,在產後42天就可以進行產後瑜伽動作練習;剖腹產的寶媽,產後三個月經過復查確認身體機能後,也可以開始產後瑜伽的動作練習。
產後瑜伽對寶媽的腹直肌問題、盆底肌問題、乳房下垂等都有非常多專門動作方法進行修復練習。而經常的練習,還能夠幫助寶媽恢復身體能量、調整產後心態、快速修復身材起到積極而長遠的作用。
這種溫柔而有力量的瑜伽訓練可以隨時隨地練習,不受場地空間的限制,不會打擾到寶寶睡覺,也不會像其他有氧訓練或力量訓練那樣操作不當就導致肌肉、腰椎、膝蓋等不同程度的損傷。
產後瑜伽搭配上飲食睡眠的綜合調理,寶媽很快就可以恢復產前的身心狀態,身材恢復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除產後瑜伽練習之外,對寶媽身心有益的另一項練習就是靜心冥想。
很多人對冥想練習有一定的誤解,會覺得必須坐在那裏不能動,或者是必須什麽都不能想。實際上,最簡單的冥想任何人都能做,並沒有那麽多條條框框約束著。
冥想就是一種關照自己身體和心靈的練習方式。選擇自己舒服的姿勢坐著,放下一切瑣事和雜念,讓自己的心靈安靜下來關照自己的呼吸、照看自己的身體,幫助寶媽從日常繁雜的事務壓力中抽解出來。
產後身心情致的調節對於寶媽快速恢復身材,達到孕育前的生命力狀態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03
新的角色,重新定位,恢復生活節奏
寶媽產後所有的恢復努力,都是為了適應新的家庭角色,適應新的社會身份。而這份適應,不僅僅存在寶媽身上,寶爸的正確應對也能夠協助寶媽更快在新的跑道上找到節奏。
阿莉是產後半年的寶媽,由於產假到期需要回到工作崗位。而由於產後帶來的身心變化讓她還無法適應工作家庭雙模式下的快速轉換。阿莉與丈夫協商過後,決定離職多陪伴寶寶一段時間。
雖然阿莉選擇成為全職寶媽,而她的丈夫依然沒有忘卻自己身為寶爸和丈夫的職責。每天工作的事務結束之後,就回家幫著阿莉照看孩子。周末還陪著阿莉去參加媽媽分享會,帶著寶寶一起去親子活動。
鼓勵阿莉多多社交,重新找回自己的社會位置,很快阿莉有了自己新的社交圈子,也適應了寶媽的角色。她常常分享自己的心得「人可以休息在家照看孩子,但心還是要保持職場熱情,不斷自我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04
寫在最後
孩子是寶媽生命中最美好的到來,孕產期是女性一生中最特別的成長階段。照顧好寶寶的同時,也不忘照看自己的身心情致,適應新的社會角色,魅力優雅的蛻變才是產後寶媽瘦身的終極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