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縱覽 > 健康

兩年兩次患癌,中藥院士坦言:中藥不能根治癌癥,咱不能吹牛

2021-06-26健康

李連達是中國資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出身於醫學之家,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1974年,開始研究中藥藥理學,從事中醫臨床和基礎研究60余年,是中國中藥藥理學專業最具影響力的專家之一。

2018年,李連達在北京逝世,其生前曾經兩次患癌,作為中西醫結合的專家,他用頑強的精神和科學的治療思想,為癌癥病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圖源網路)

一、兩年兩次患癌

第一次:胰臟癌

2013年11月,79歲的李連達,在結束某一學術會議後,身體出現極度疲憊,但因先前答應前往廣州參加會議,不想失約,便拒絕了醫生建議他停工做檢查的建議,帶病前往廣州,做完大會報告後,李連達體力嚴重不適,幾乎無法進食時,當天緊急回京檢查,最終被診斷為胰臟癌,且已經壓迫膽囊、膽管、胰腺及門靜脈,情況十分危急。

當時主治醫生和家屬都在猶豫是要采取手術治療還是保守治療,如果手術的話,風險非常大,需要切除膽囊、膽管、部份切除胰腺、胃、十二指腸等多個器官,再進行胃腸吻合、胰腸吻合和膽管腸吻合,風險可想而知。進行手術的話,李連達院士可能會直接死在手術台上,不做手術的話,李連達院士可能只能活兩到三個月。而保守治療,則是采用放療、化療以及中醫藥等治療,但是放化療對一個已經79歲的老人來說,毒副作用太大了。

李連達在分析了自身情況後立即向醫生提出,手術要作為第一治療方案,如有任何意外情況由他自身負責,不要追責任何醫護人員。術前幾天,他甚至還親手畫了幾張手術示意圖給主治醫師,告知手術方法。所幸,手術順利,術後1年,身體就開始逐漸恢復。

(圖源網路)

第二次:淋巴瘤

2年後,「不幸」又找上了81歲的李連達院士,他又被查出彌漫大B淋巴細胞瘤,由於上一次的經驗,經過詳細交流,這次很快就確定了治療方案,最終經過8個療程的化療和23次放療及中藥治療,成功將病情控制住,李連達院士又一次死裏逃生。

這兩次大病,即使是放到身體強壯的年輕人身上,也不一定抗的過去,但是李連達院士都安然的度過了,在後期康復出院後也一直努力工作,筆耕不輟,直到2018年10月18日因病去世。

在李連達院士的2次抗癌治療當中,我們都看到了中醫、西醫的身影,而對於中醫還是西醫治療癌癥哪個效果更好一直也存在爭議,那到底在面對癌癥時應該如何選擇呢?其實李連達院士在媒體的采訪中就已經傳達出自己的觀點。

二、中藥不能根治癌癥,力量還不夠

李連達院士表示:中醫和西醫,都可以用於治療癌癥,但對癌癥的作用機制卻大大不同,像西醫治療,主要是以直接消滅癌細胞,也就是所謂去邪,從而達到治療癌的目的;而中醫治癌癥,主要以扶正為主,也就是提升免疫力,以人體自身的力量去對抗癌細胞。

而臨床中,如果單獨使用中醫或者西醫治療,往往都無法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很多人會將中醫的療效誇大化,說什麽西醫治療的,中醫都能治,這種牛真的是吹大了,中藥到目前為止,根治癌癥還不行,力量不夠,但是如果作為輔助用藥,配合西藥,達到的抗癌效果還是不錯的。

另外,李連達院士也不同意「西醫消滅中醫」或「中醫吃掉西醫」的說法,不同意中西醫相互對立,互相排斥,互比高低,他真誠希望能將中西結合的觀念傳遞給大家。

三、癌癥需要綜合治療

李連達院士從機制上分析了中醫和西醫治療癌癥的優勢,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醫教研室副主任高元彪醫生也曾經從臨床研究表示過自己的看法。

從基礎的研究來看,黃酮類、多醣類、皂苷類、生物堿等一些中醫藥確實含有抗癌成分,但註意,這不代表它就是抗癌藥,不然很多蔬果當中可能也含有抗癌成分,那豈不是都成抗癌藥了?所以,有抗癌作用的藥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臨床療效,還需要經過臨床試驗才行,而問題是目前關於中藥高品質的臨床研究還是比較少的。

所以如今的觀點是:西醫仍然是癌癥治療的首選,中醫暫時不推薦單獨作為癌癥的常規治療,不能取代手術、放療、化療等規範治療,不過如果將中醫作為常規治療的輔助治療是可以的,只不過在此之前,要充分評估一下副作用確認是否可行、是否有意義,如用了以後是否能提升預期效果等,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過度治療。

總的來說,綜合治療是當前癌癥治療的最佳模式,而因為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所以具體如何搭配還需要因人而異。

致敬李連達院士,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很多時候想要透過單獨一種療法就治好癌癥是不太現實的,所以為了提升療效,往往會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讓它們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從而達到更好的抗癌效果。

參考資料:

<1>【深切緬懷李連達院士 | 畢生奉獻中醫藥】.西苑醫院 .2018-10-22

<2>【李院士:用中藥治癌癥是不行的,咱不能吹牛,它只有這個用途 | 院士時間】.健康衛視管家.2021-03-3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