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冠疫苗接種劑次已經超過11億,這樣的「中國速度」,再加上國內疫情良好的防控情況,真的是讓大家安心不少。但如果說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疫苗接種率最高,中國還不是排在第一位的,目前公認的世界上疫苗接種最高的個國家是以色列,統計數據顯示,以色列國民接種的是輝瑞的mRNA疫苗,目前已經有超過60%的人完成了2劑次的接種,再加上前期疫情期間有超過1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從體內具有抗體的人群比例來說,粗略估計以色列對於新冠病毒具有抗體的人群比例,已經達到了70%以上,從這個數值來看,以色列已經達到了群體免疫的水平。
由於疫苗的全面接種和相關防疫措施的實施,以色列的疫情曾經一度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也因為迅速的疫苗接種和高普及的疫苗接種率,曾經一度被作為「抗疫優等生」被廣為宣傳,在6月初,被認為是實作群體免疫的以色列,提出逐漸放寬限制措施,可以在室內或室外無須強制戴口罩,但好景不長,近日來以色列疫情出現了反彈的跡象,連日來新增確診病例都超過100例,而24日的新增確診病例更是超過219例,重新整理了近兩個月來的新高。
鑒於此種情況,6月25日上午,以色列衛生部重新頒發了新指令,要求從25日中午12時起,民眾在室內必須佩戴口罩,以應對可能出現進一步反彈的疫情。這樣的一種情況真的令人擔憂,免疫率達到70%以上的以色列,疫情為何又會再次出現反彈呢?靠疫苗實作群體免疫,消除新冠疫情,還能不能實作呢?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變異新冠病毒,是以色列疫情再次爆發的主因
此次以色列新冠疫情的重新爆發,與近期被廣為宣傳的戴爾塔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有密切的關系。目前以色列新增病例大多來自於以色列兩座城市的中小學校,以色列衛生部總幹事萊維表示,此次新增病例中,大約70%與戴爾塔新冠變異毒株有關,同時他還指出,該變異病毒的傳播速度快,而且確認會感染以接種疫苗的人群。同時也有專家指出,此次疫情的爆發,除了變異病毒的入侵以外,還與青少年群體的疫苗接種比例不足有一定的關系。
戴爾塔變異毒株是2020年12月首先在印度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相比於之前的變異毒株Alpha變異株,由於該變異毒株在棘蛋白上發生的突變,其傳播性又有進一步的增強,根據世衛組織18日的訊息,目前該病毒已經蔓延至全球92個國家,英國、俄羅斯、印尼近期重新爆發的疫情,都與該變異病毒的傳播有密切關系,而中國前段時間在廣東出現的持續的散發本土病例,也有很大一部份感染的都戴爾塔變異毒株。該病毒傳播速度快,更易造成中青年人及兒童的感染,感染後導致的住院率也有所提升,因此值得我們特別警惕。
疫苗對戴爾塔變異病毒還能有效嗎?
對於輝瑞疫苗對新型戴爾塔變異病毒的有效性,外媒報道給出的感染保護率為79%,重癥保護率為88%,但從目前以色列的疫情重新爆發情況來看,即使接種過疫苗的人群,也同樣有感染該變異病毒的風險,因此,上述的保護率數據,是否真的靠譜,還需要經過更多的驗證和數據分析來證明。
近期印度媒體報道,除了戴爾塔變異病毒,在印度還發現更新型的病毒變異體——戴爾塔+變異毒株,雖然目前對於這種新型變種的傳播性和感染嚴重程度還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但有專家擔心,戴爾塔+的傳播有可能會導致印度的第三波疫情。
病毒變異如此之快,疫苗對於預防感染的保護率在變異病毒面前也開始逐漸降低,那麽疫苗到底還能不能起到保護作用呢?好的訊息是:從目前各方面的報道和統計數據來看,雖然疫苗對於抗變異病毒感染方面的保護率有所下降,但在重癥保護方面的作用,還是比較明確的,接種疫苗後人體產生抗體,能夠減少感染後發展為重癥的風險,這樣的一種保護作用,也是新冠疫苗的重要作用之一,因此,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疫苗對於新冠病毒的預防作用仍然存在。
可以預見的是,新冠病毒的變異不會止步,仍然會繼續發展,而疫苗的相關研究和發展,也會緊隨而上,如果真的出現了現在的疫苗無法有效預防的變異病毒,比如我們的滅活疫苗,只要能夠采集到相關的變異毒株,實作病毒的成功擴增,迅速生產出能夠抵抗新型病毒的疫苗產品,也是可以實作的。
疫情能否徹底消除,專家給出預測
面對目前這樣的疫情形勢,中國的防疫專家張文宏教授在6月24日的一次會議上表示,新冠疫情對中國的威脅持續存在,如果中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能夠超過80%,就有機會把新冠疫情的危害降低到季節性流感的水平;而如果疫苗接種不實作全球大規模的普及,就無法做到全球化時代的互聯互通。
張文宏教授還指出,現階段對於國內的疫情控制,在短期內,透過繼續大規模的疫苗接種,結合戴口罩,減少人群聚集等幹預手段,同時註意防控輸入風險,是能夠控制住疫情的。
可以說,面對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和全球的疫情形勢變化,想要在短期內徹底消除新冠疫情是不可能的,即使從長遠看來,新冠疫情持續發展,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最終新冠病毒感染會演變為流感一樣的季節性傳染疾病,而透過疫苗開發的不斷進展,透過加強接種疫苗,同時註意做好防護,才能減少病毒感染風險,保證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