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乳牙長得非常整齊,也沒有蛀牙,當時我以為自己買彩票中了大獎。沒想到,第一顆恒牙萌出的時候,美夢徹底破碎——新長出的門牙外凸,和之前的乳牙完全不在一個平面上。
等兩顆門牙都長出來後,我徹底傻了眼。門牙不僅外凸,還向兩側分開,中間有一條縫。更讓人郁悶的是,孩子養成了咬嘴唇的壞習慣,睡覺的時候嘴合不攏,門牙咬合在下唇上,加劇了門牙的外凸。
女兒不同階段的牙丨作者供圖
矯正牙齒光看牙醫就夠了嗎?
那時住在法國,我先是帶孩子見了全家長期去看的牙醫。這位醫生雖然是補牙、拔牙、洗牙的一把好手,但是看了我女兒的牙齒無奈地搖搖頭,推薦我們去咨詢牙齒正畸醫生,並指出了一些問題:
牙齒畸形受遺傳影響。看看娃爸的大齙牙,也不會奇怪孩子牙齒畸形了(這裏檢討下乳牙時期我的僥幸心理)。
孩子用奶嘴的時間較長(使用到三歲多),這也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咬合問題。
牙齒正畸醫生看了我女兒的情況,首先確認需要幹預治療:一方面,上下排牙齒的前後間距過大,達到10公釐;另一方面,牙弓呈V型,而不是正常的U型,從而導致牙齒的生長空間不足,只能向外發展,形成齙牙。很大程度上,這是遺傳決定的。
在幹預之前,正畸醫生認為有必要排除一下其他影響牙齒的因素,比如舌系帶過短、呼吸問題。
U型和V型牙弓對比|pinterest
醫生解釋說,正常情況下,成人的舌尖應位於上切牙後方,舌背緊貼上顎黏膜(如下圖)。嬰兒期時,兒童舌尖位於上下齦墊之間,完成吮吸過程。孩子4歲以後,舌尖逐漸上移,但是,由於一些原因,女兒舌頭位置比正常人偏低,上顎發育不良,成為V型牙弓而不是正常的U型牙弓。
正常的舌頭位置丨tooth-for-a-tooth
為了排除舌系帶過短和呼吸因素,正畸醫生建議我們先找耳鼻喉科醫生做檢查,並拍了牙齒的X光片。
耳鼻喉科醫生根據X光片,很快判斷出孩子的呼吸沒有問題。從外形上,孩子的舌系帶略偏短,但並沒有導致吮吸問題或發音困難。最後,他認為我們可以考慮透過手術割舌系帶。
由於擔心風險,我們先咨詢了發音訓練師,訓練師讓女兒讀了幾段文字,確認發音沒有問題,認為不一定要進行手術幹預。
綜合其他醫生的意見,正畸醫生認為,如果舌頭的問題不明顯,可以透過矯正器擴大牙弓,使其形狀從V型逐漸改變為U型——這一時期孩子的骨骼比較柔軟,矯正難度較低。
什麽是合適的整牙時機?
這時,我們舉家搬遷至新加坡,我先後帶女兒去看了一家牙齒矯正的私人診所和一家大型公立醫院的兒童牙科門診。
兩位醫生的結論一致:需要幹預,但時機未到,要再過幾年等孩子即將進入青春發育期時再矯正。這和法國的正畸醫生的建議截然不同。法國醫生認為目前就可以開始幹預,他說,對我女兒這種情況幹預越早越好。
我開始自己查資料,看到美國正畸醫生協會的官網上【早期幹預是否有好處?】一文指出,不一定要等到乳牙全部換成恒牙才開始矯正牙齒,需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早期幹預。
早期幹預的標準是如果不幹預,目前的畸形會變得更加嚴重。早期幹預的目的是阻止目前不良的發展趨勢,引導面部骨骼和頜骨的生長,為即將萌出的恒牙提供合適的生長空間。
當然,早期幹預也未必一勞永逸,等到恒牙全部長好後有可能還需要第二次幹預。
我有點懵了,到底該信誰?
終於戴上牙套啦
正在這時,一位好心的鄰居告訴我,她的兩個女兒在新加坡同一家診所整了牙,且都是早期幹預。如今,11歲的小女兒整牙已滿兩年,目前牙齒非常整齊。
這家診所的醫生給我女兒做了檢查後,確定了早期幹預。她解釋說,早期幹預和恒牙長全後幹預的區別是,前者可以進行面部骨骼、頜骨的調整,後期幹預主要是進行牙齒位置的調整。
就我女兒的情況看,一是早期幹預利於擴大牙弓,為未來萌出的恒牙提供空間,可以避免之後矯正拔掉牙齒(不少後期幹預都需要拔牙)。二是因為上下排牙齒的間距過大,下排牙齒已經咬合到上排內側牙齦上,屬於「齙牙+深覆合」,如不及時幹預有可能對下頜關節造成損傷。
醫生建議我女兒使用活動矯正器。對於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這種牙套好處多多:
首先,它可以自行摘取,每天只需要戴滿14個小時,上學不用戴,不影響語言學習和運動,更主要的是不影響美觀。孩子不必擔心被冠以「牙套妹」的外號,矯正過程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其次,吃飯時不用戴牙套,既不影響食欲,也便於清潔。
此外,佩戴時間集中在睡覺期間,孩子除了在最初一周有點不適外,很快就適應了,在不知不覺中矯正了牙齒。
活動矯正器丨作者供圖
正畸的效果也十分顯著,女兒佩戴第一周,上下排牙齒間距就縮小了1公釐,之後約兩到三周又縮小1公釐,門牙的中縫也逐漸縮小了。
但凡事貴在堅持。女兒有一段時間沒有堅持每天佩戴,我也沒註意監督。三周後復查,妥妥地沒有任何進步。為此,醫生反復叮囑一定要每天堅持佩戴14小時以上。
戴牙套滿兩個月,效果還是看得見的。上下排牙齒間距縮小為6公釐,門牙中縫基本不見了。因為戴著牙套,女兒睡覺時不再咬下唇了。醫生說,早期幹預一般為期1~2年,之後可能需要繼續佩戴保持器。
戴牙套剛好滿兩個月,效果看得見|作者供圖
過去一年,身邊不少朋友也關心孩子矯正牙齒的事,可見兒童口腔正畸的需求還真不少。希望這個分享能為同樣在求醫問藥路上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
醫生點評
高秋穎|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口腔科住院醫師
錯畸形的病因復雜,絕大多數都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包括疾病、口腔不良習慣等造成的。
頜骨的生長發育受基因影響比較大,所以臨床上能看到很多患者的面型和父母一方很類似。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娃爸的大齙牙和孩子咬嘴唇的習慣都可能是導致這個小朋友門牙外凸的原因。
使用奶嘴時餵養姿勢不當會導致上下頜位置異常,但一般這種乳牙期的不良習慣不會對恒牙產生太大的影響。
因此,在兒童及青少年期,我們可以對孩子已經表現出的錯畸形或者畸形的趨勢進行早期矯治,也可以對造成畸形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以此為恒牙及頜骨的發育、正常咬合的建立提供良好的環境。4歲左右如果有錯畸形的問題就可以開始乳牙列的矯治了,所以建議4-5歲就可以帶孩子進行正畸檢查。
早期矯治的方法有許多,在這一階段采取適當的幹預措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簡要介紹以下幾種:
口腔不良習慣的矯治
吮指、咬唇、咬物、吐舌、口呼吸等不良習慣會導致牙弓及頜骨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異常的壓力,從而導致發育及形態異常,其持續時間越長,影響越大,因此有必要及時破除不良習慣,阻斷畸形發展。為此,除了去除原發病因(如呼吸道疾病導致口呼吸),還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矯治器進行改正。
間隙保持及阻萌
乳牙及恒牙的早失、恒牙的早萌會影響牙齒的正常替換及牙弓的長度,不利於恒牙的正常萌出。臨床上會據情況,決定是否采用固定或活動的缺隙保持器維持缺牙間隙。
牙弓不調的矯治
對於乳牙期及替牙期一些影響正常發育的錯畸形,可以透過活動矯治器進行矯治(也就是作者使用的牙套)。
功能性矯治器
我們常說的普通牙套是指固定矯治器,主要是在控制牙齒的移動。功能矯治器則大多是活動式的,多用於生長發育高峰期的患者,主要適用於功能性及部份骨性錯畸形,調整異常的肌肉力量,協調頜骨生長。
此外,作者文中提到,對於何時開始矯治,不同的醫生給了不同的建議。事實上,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兩種策略各有其優缺點;不同的個體在生長發育方向存在不同的問題,因此無法簡單的確定什麽是合適的矯治時機。在臨床上,正畸醫生需要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生長趨勢、錯畸形是否會進一步加重等進行綜合考量,判斷治療時機。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遊牧一家
編輯:路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