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三首詞,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寫盡人共梅花瘦

2025-01-11國風

這世間以「瘦」入詞,恐怕沒有人能敵得過李清照。

暮春時節一夜雨打風吹,天真侍女卻道海棠依舊,多情易安則言,「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九九重陽夫君趙明誠遊學在外,易安獨自東籬把酒分外想念,「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再到後來趙明誠宦遊在外疑似有蓄妾之舉,易安新愁舊恨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每一瘦,都不落窠臼。尤其人比黃花瘦,成為最能代表易安體神「愁」形「瘦」的千古名句。

其實這種將花之瘦與人之瘦相互比擬的寫作手法,除了黃花瘦,梅花瘦在古詩詞裏也頗為常見,甚至內涵更加豐富。

梅花瘦,不只用來形容花朵雕零,如文徵明在暮春時節哀嘆「零落梅花瘦,風吹更可憐」,還象征著古代文人墨客的審美趣味與精神品格。

正是,柳絮體媚無骨,梅花影瘦有神。他們獨愛梅花傲風淩雪盛放時,枝條纖細挺拔,花瓣疏疏淡淡,內在卻清絕高潔、清香入骨。

瘦,乃梅花氣韻與文人風骨的絕妙寫照。當人共梅花瘦,不只神愁形瘦,而且玉雪為骨冰為魂,流露著古人不甘流俗的精神追求。

1

濕雲不渡溪橋冷。娥寒初破東風影。溪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闌幹,夜深花正寒。

— 宋·朱淑真【菩薩蠻·詠梅】

與易安齊名的南宋才女朱淑真,此生最為遺恨之事就是未遇到同樣琴瑟和鳴的婚姻愛情。

這枝在深夜和月怒放的暗香疏影,就成了她在婚姻生活中孤獨哀愁、寂寞清冷的傾訴物件。

今夜早梅綻放溪橋之畔,不顧濕雲凝滯的淒寒,搖曳在東風冷月裏。伴隨著流水潺潺,清香淡遠,美麗如初。

她這個看花人依然滿懷賞花情、惜花意,情味似舊時。只是花不解人意,梅不知人瘦,不懂她已是多愁多病身,正倚闌獨憔悴。

她哪是怨梅花,不過是遇人不淑而無人與共,只能借梅花相憐相惜,來撫慰婚姻不幸的冷暖自知。

夜已深,花正寒,還伴隨著濕雲冷月,開在寂寞溪橋,不就是她被封建婚姻畫地為牢的詩意寫照,不願被世俗所束縛。

朱淑真此生所求,是兩情相悅,是相濡以沫,是林佩環與張問陶「修到人間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

人共梅花瘦,並不停留在表層的相思瘦,而是要向相愛一生的共甘同苦、忠誠堅貞走去。

2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鬥。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後。歸興濃於酒。

—宋·汪藻【 點絳唇·新月娟娟】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自從林逋隱居於孤山梅嶺,梅妻鶴子,並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千古名句,這抹梅橫影瘦就指向了隱逸之趣。

每當文人墨客仕途坎坷,就會想起這份與世無爭的高潔誌趣,渴望自鋤明月種梅花,從容歸去。

詞人汪藻因小人讒言,從出守泉南改為移知宣城,心有不平之氣,便寫下此詞表達歸隱之誌。

這是一個清幽寧靜的夜晚,新月彎彎初懸,江流澄靜奔湧,北鬥星閃爍在遠處的青山之巔。

輾轉難眠的詞人,獨自搔首踟躕,只見幾抹清瘦梅影,疏落有致地浮動在眼前窗紙之上。

如此清霜月夜,本該是與官場同仁迎來送往、觥籌交錯的宴飲時刻,此刻卻難得清閑下來。

因為人情險惡,宦海沈浮,總有些亂鴉啼鳴令人厭倦,此刻歸去來兮的念頭遠濃於醉酒之趣。

待到歸去,想必汪藻也會鋤月種梅,踏雪尋梅,在「春色濃於酒,梅花瘦似詩」裏甘守淡泊。

3

物外幽情世外姿。凍雲深護最高枝。小樓風月獨醒時。

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待他移影說相思。

—清顧貞觀【浣溪紗·梅】

此詞乃顧貞觀寫給納蘭容若的思念之作,並將梅花的冷香、清瘦之美,寫到極致。

二人亦師亦友關系始於康熙十五年,因同僚排擠落職五年的顧貞觀,經人推薦成為明珠府的私塾老師,二人一見如故遂成莫逆之交。

有一年顧貞觀回鄉省親,深夜獨醒,回首小樓明月中,只見一枝寒梅迎著凜冽寒風盛放在凍雲深鎖的最高枝頭,盡顯遺世獨立的清絕幽姿。

這一縷縷冷香冰魂,或許只有幽夢中才能有幸邂逅。而清雅到極致的冰姿玉骨,哪還需要詩歌來錦上添花。只待月移影動,為你寫下相思意。

納蘭收到此詞後,立即以一曲【夢江南】作為唱和,「新來好,唱得虎頭詞。一片冷香唯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標格早梅知。」

納蘭直接以「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入詞,一語雙關,既贊美了好友詠梅詞一出世間再無佳作,又惺惺相惜這本就是你孤標傲世的人格寫照。

也正因此,納蘭才會愛屋及烏,將顧貞觀的好友吳兆騫從因科場舞弊案被株連而流放寧古塔的戴罪之身中營救回來。納蘭的人生悲歡,也只有「知我者,梁汾耳」。

如此一來,這對忘年交的的高標逸韻和知己情深,梅知,你知,我知,人花合一,生死與共。

你看,梅花瘦並不比易安的黃花瘦意蘊單薄,它可以一夜相思瘦,也可以一生情依舊。

願歲晚梅花瘦,浮生世味疏,不為流俗轉,不因外物拘,我們都能活出自己的風骨清韻。

(圖片來自網路,不妥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