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永恒的溫度——中國美術館藏路德維希夫婦捐贈作品選展」在廣東美術館白鵝潭新館區開展。
本次展覽精選了德國著名藝術收藏家路德維希夫婦所藏的55件具有重要藝術地位的作品。其中囊括了畢加索、安迪·沃荷、賈斯珀·瓊斯、羅伊·利希滕史坦等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呈現出不同時期、地域與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對話。
1996年,路德維希夫婦慷慨地將89件、共計117幅國際藝術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28年以來,這批珍貴藏品已先後巡展11個城市,15個展覽場地。
本次展覽屬於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也是這批藏品首次在廣東展出。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一件藝術品不僅會產生藝術效應。他期待展覽能夠向廣大觀眾闡釋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並再度激發中德之間「永恒溫度」。
集中呈現抽象藝術鼎盛時期的精品力作
國慶假期暨開展首日,廣東美術館白鵝潭新館區裏不乏逛展感受假日「松弛感」的觀眾。
為了讓觀眾在多維藝術語境中感受世界藝術的卓越魅力,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親臨現場,為國慶的第一批觀眾導覽。
導覽過程中,王紹強圍繞不同展品背後的創作背景及文化內涵進行講解。他表示,20世紀的西方美術史經歷了深刻的變革與創新,在現代主義的引領下,藝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形式規範,而是透過多樣的藝術運動與風格擴充套件了視覺語言的邊界。
「有多少觀眾見過這幅畫?」「大家看到這幅抽象的作品,腦海裏首先浮現的是什麽?」隨著一個個問題的提出,現場觀眾積極回應,展開由觀賞而生發出的想象與創造。
「此次展出了畢加索晚年創作的兩幅真跡。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抽象藝術鼎盛時期,藝術家透過技法和情感的釋放,對自我意識的探索。」王紹強重點介紹了本次重磅展品,畢加索真跡【抽煙鬥的男人】【帶鳥的步兵】。
作品【抽煙鬥的男人】作於畢加索逝世前4年,與【帶鳥的步兵】一樣,同樣是以步兵形象自喻。胡子、卷發、煙鬥是畢加索晚年士兵題材的特征。不同作品的步兵形象,反映了藝術家不同的情緒、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抽象藝術在美國進入鼎盛時期,藝術家透過自發性的技法與情感探索潛意識的表現形式。
談及大眾普遍關心的「如何看懂現代派繪畫」的問題,王紹強表示,觀眾無須擔心「看不懂」抽象藝術,「我們只要看過、多看,就能產生自身的獨特理解。」
詮釋全球藝術潮流的變革
「如果這些繪畫能一再對我們產生影響的話,那就是一位藝術家的高超之處,它喚出了我們時代風格中的永恒人性……人在生活,在愛,在表演其角色,在演示其夢想,在絕望,也在期望。人在奮鬥和堅持。」路德維希夫婦寫於【畢加索:最後的版畫展】中的一段話被作為本次展覽的前言。
王紹強以該段話作結,他表示,此次展出的藏品不僅多角度展示了20世紀藝術風格的豐富性,還生動詮釋了全球藝術潮流的變革以及社會文化思潮的演進。「路德維希夫婦啟迪我們要用世界眼光看待藝術、看待生活和看待文化。」
為了讓更多觀眾對抽象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等藝術風格,以及現代主義畫家的創作意圖有更為直觀的了解,王紹強將上世紀西方藝術語言的創新與表達與嶺南畫派進行連結。
「正如20世紀初,嶺南畫派開拓出創作題材廣闊、現實關懷深刻,表現手法多樣的‘新國畫’。西方藝術家也在保留傳統寫實風格的基礎上,對原有的符號語言進行扭曲和解構。」王紹強希望透過展覽表達廣東美術館包容開放、放眼世界的藝術態度,透過多元化的展覽活動,幫助觀眾理解中西文化對話的深遠意義。
「聽完導覽後,我最直觀的感受是美的作品不一定是漂亮的,而是反映作者創作情感和反映社會現實的。」廣州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此前參與過多場由廣州美術館舉辦的公共教育主題活動,「用‘藝術大餐’開啟國慶假期第一天,很有意義。」
文|記者 梁善茵 朱紹傑 圖|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