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慶假期到來之際,浦東美術館與泰特美術館攜手推出兩大重量級展覽——「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與「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後」。
英國國寶級藝術家透納的作品深刻探索了19世紀「崇高」美學的核心理念,而曾在2015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終身成就金獅獎的艾爾·阿納祖,透過其恢宏的金屬裝置,將本土特有的美學傳統與抽象藝術的全球歷史相融合。
9月30日,雙展在上海浦東美術館啟幕,共同為觀眾呈現一場跨越時空與文化的藝術盛宴。
透納:史上第一個被印在英鎊紙幣上的藝術家
匯集百余組作品,大型展覽「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由浦東美術館與英國泰特美術館聯合主辦,旨在深入探索十九世紀最重要畫家之一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藝術世界。
本次展覽是泰特在全球範圍內舉辦的同類題材展覽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以浦東美術館作為亞洲首站隆重新開機幕。
其中展出約80件透納的油畫與水彩真跡,全面展示其生涯中各個重要時期的藝術發展及創作風格變化,大量作品為首次在中國展出。
館內還專門打造沈浸式空間,特別呈現泰特美術館為浦東美術館客製的透納紀錄片,邀請觀眾與透納一同踏上他筆下的旅程。
被譽為「光之畫家」的透納,以其「朦朧」和「氤氳」的繪畫風格聞名,擅長透過對色彩的表現力和光線的駕馭力,捕捉自然的動態和力量。
作為英國國寶級藝術家,透納將大部份作品遺贈給英國,現收藏於泰特美術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泰特美術館以透納的名字來命名一年一度的現代藝術獎——「透納獎」,來表彰當代藝術家對英國藝術的貢獻。
2020年,透納的肖像從數百個被提名的歷史人物中,經過英國全國範圍內票選以及英國央行委員會決定,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印在英鎊紙幣上的藝術家。在20英鎊紙幣上,印有一句透納的名言「光就是色彩」,這句話是對其藝術特色的真切詮釋。
探索19世紀「崇高」美學的核心理念
「崇高」貫穿了透納畢生的創作理念,此次展覽全方位探討了透納如何在作品中詮釋這一美學與哲學概念,並啟發當代藝術家從中汲取靈感。
展覽分八個主題單元,全景式地展現透納的藝術生涯,將他的旅行經歷與創作題材緊密結合。
從早期的英國風景畫,到瑞士艾爾卑斯山壯麗光影的表現,再到威尼斯這座「崇高之城」的詩意描繪,揭示了透納藝術風格的演變,以及他對光影與氛圍的獨到理解。
與此同時,展覽透過融入奧拉維爾·埃利亞松、馬克·羅斯科、凱蒂·帕特森、理察·朗等世界級當代藝術巨匠的作品,引導觀眾重新審視透納的創作,並領略他在時代變遷中不斷尋求創新表達的勇氣。這一全新視角讓觀眾在感受透納作品魅力的同時,也洞悉當代藝術與經典之間的對話與共鳴。
「對話透納:崇高的回響」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5月10日。
「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後」開啟全球巡展
「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後」也是浦東美術館與泰特美術館的最新合作計畫,由此開啟首次全球巡展。作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艾爾·阿納祖曾在2015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榮獲終身成就金獅獎。
「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後」也是浦東美術館自開館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裝置展。
整個裝置由數以萬計的被重新利用的瓶蓋和金屬碎片構成。它們經過手工揉捏、碾壓,並用銅線巧妙串聯,形成兼具靈活性和適應力的獨特組合,給觀眾帶來崇高的視覺沖擊。
這些起伏、變幻的形式構成了藝術家迄今為止最大的作品,貫穿於美術館廣闊的內部空間中。整個裝置分三幕呈現,分別為:【浪】【世界】和【墻】。觀眾被邀請走進這些自由流動的幕間,踏上一段移動與互動的旅程,每一次穿行都將開啟全新的視角。
其中,位於美術館入口大廳的【浪】是藝術家專為浦東美術館的特定場域重新設計的。
而走上美術館二層長窗位置,觀眾可以同時看到三件作品,這三件懸掛物組成了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景觀:月亮、帆、浪、地球和墻。
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10月7日。
文、圖丨記者 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