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五教匯聚之地」稱號、佛教遺跡見於四鄉的彭州,有座始建於唐哀宗四年(公元907年)、興盛於明代、原名彌陀庵的千年古剎——法藏寺,因其坐落於鳳凰山的脊背,又被稱作鳳凰馱著的伽藍。
在法藏寺院內和側門口有兩棵上千年的古銀杏樹,極為罕見,被譽為法藏寺的平安樹,雖然主幹已經朽爛,但連根生長的子樹、枝椏仍然密集,樹葉已經幾乎完全變黃,黃得那麽耀眼,與周圍的綠樹紅葉形成了鮮明對比,顯得異常突出,吸引著一撥又一撥的遊客前來駐足觀賞、拍照打卡。
其實,法藏寺也是彭州眾多寺廟中文化底蘊深厚、比較有特色的一座,這兩棵千年銀杏只是它「三絕」中的一絕,與其並為「三絕」的還有搖碑亭、青蛙神石,並出現了「搖亭碑動金鈴響」的奇觀,留下了「法藏寺中有奇聞,搖亭碑動金鈴響,欲問技藝在何處,智中心誠事即成」的詩句,以及因流傳神話故事、後人因石成形,萬物有靈,立蛙驅蟲的心念附會而成的神蛙石刻。都為法藏寺增添了濃重的神秘色彩。
法藏寺的建築也極具中國特色,它占地近四十畝,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寺內建有三重明式大殿,幽深莊嚴。寺中雕梁畫棟、朱門漆柱,主要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全部為自然榫接,充分彰顯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築智慧。正大門上方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法藏寺」,是後來由著名書法家、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楊超書寫的,蒼勁有力。
法藏寺內一側有幾株百年楠木,林下有平台可供一邊禪茶一邊觀景。這裏遠眺城市美景,一覽無余,遠處的片片民居與叢叢彩林繪就了一幅絕美的畫卷,讓人心曠神怡,不盡感嘆大自然的美麗造化。
和其它寺廟一樣,法藏寺內也可以供應齋飯,每人10元,掃碼支付,六、七個素菜,自助形式,自取碗筷,自盛飯菜,飯後洗凈放好。飯菜也還可口,遊覽時不妨體驗一下。
法藏寺,不僅是一個宗教聖地,也是一個遠離城市喧囂、可以放松身心、感受歷史韻味、欣賞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的好去處。從彭州市區出發,自駕約半個小時的車程即可到達,周邊停車方便。
(歡迎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