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譚元元結束了舊金山芭蕾舞團29年的舞者生涯,華麗轉身的她,又以藝術總監的身份,在蘇州芭蕾舞團翻開事業的全新一頁。
7月31日,譚元元率領蘇州芭蕾舞團登台上海大劇院,以【小夜曲】和【春之祭】展現舞團全新形象。回歸故鄉的譚元元,如今還是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有著教學任務,在上海和蘇州兩地過起了「雙城生活」。
譚元元在蘇州芭蕾舞團
入職蘇芭,走出舒適圈
看似隨意的一群舞者在皎潔的月光下,隨著一首美妙的小夜曲翩翩起舞,引領觀眾身臨其境,沈溺其中……
「美國芭蕾之父」喬治·巴蘭欽創作於1934年的【小夜曲】,今年迎來了90周年。這部作品不僅對美國芭蕾學派的發展有著奠基意義,也是巴蘭欽本人最鐘愛的一部作品。
譚元元也對【小夜曲】情有獨鐘,跳過不下百次。「這是必須要跳的一個經典節目。」譚元元希望蘇芭的舞者也能感受巴蘭欽浪漫、開闊的藝術思維,為了拿到版權,她親自給巴蘭欽董事會發信件。
「他們郵過來一本厚厚的服裝手冊,面料要一樣,顏色也要一樣,每個細節都有嚴格要求,必須按原版來。」董事會旗下有約50位專教巴蘭欽作品的芭蕾大師,為了保證原汁原味,專門派了一位老師來蘇州,為舞者上了三個半星期的課,「90年了,【小夜曲】能這樣傳承下來,和他們的執著、較真分不開。」
【小夜曲】對女孩們的體形近乎苛刻,舞裙薄如蟬紗,為了保持輕盈的身材,姑娘們的飲食有著嚴格的要求。
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自1913年問世,誕生了無數個舞蹈版本。2020年,蘇芭引進了美國編舞家倫·泰特利的【春之祭】,這也是蘇芭自建團以來的首部版權引進作品。
「兩部作品風格截然不同,舞者腦子裏要有一個開關,迅速切換肌肉和神經的狀態。」【小夜曲】與【春之祭】組合呈現,浪漫柔情與狂野激昂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對比,不僅為觀眾帶來極具沖擊力的視聽感受,也讓舞者透過多元化的作品歷練,提升了專業素養。
走出舒適區,擔任蘇芭的藝術總監,譚元元也糾結過。糾結的點在於,她對自己要求高,如果轉型不成功,怕受不了,「最大的坎是自己,而不是別人。」最後,她鼓勵自己,「不能害怕變化。」
第一天進團,有的舞者忍不住抖,有的舞者不敢看她的眼睛,低著頭看地板。從明星舞者到藝術總監,身份的轉換需要時間過渡,「蠻累的。以前作為一個舞者,你專心專意跳舞就行,現在的我像一個大家長,什麽事都要操心。」
比如,安撫舞者情緒,處理舞者受傷。排演【春之祭】時,飾演祭者的男舞者頸椎受傷,譚元元建議對方不要硬撐,積極治療。演出前,這位舞者順利回到了舞台上。
譚元元把豐富的舞台經驗、藝術審美、國際資源,都帶到了舞團,「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好作品跳,大家很積極、很配合,成長是肉眼可見的。」譚元元希望,未來能率團排演更多原創劇目,同時走出去,在國際上進行更多交流演出。
譚元元告別舊金山芭蕾舞團
告別舞台,翻開新一頁
2月14日,情人節這一天,譚元元結束了她在舊金山芭蕾舞團長達29年的舞台生涯。這一天也是她48歲的生日。
譚元元的告別演出是【茶花女】。演出訊息釋出後,訂票網站爆了,演出票迅速售罄。演出結束後,她緩步走向舞台前沿,優雅鞠躬,單膝跪地,雙手撫摸著舞台。在一片鮮花和掌聲中,許多人流下眼淚。「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舊金山芭蕾舞團說。
「那一刻,我的心裏很踏實,因為得到了所有觀眾的肯定。」譚元元說。
【春之祭】
1995年,18歲的譚元元以獨舞演員身份,加入舊金山芭蕾舞團。剛開始很難熬,「大家蠻懷疑的,一個亞洲人,又不會說英文,能行嗎?」譚元元心裏難受,哭著給媽媽打電話,想回家。媽媽勸她,在舞台上證明自己,不要跟別人爭,站住腳。下了班,大家都回去了,她留在練功房拼命練,「老師只是教動作,給幾個指點,我就自己琢磨。」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三個月後,因為替一位主要演員救場,譚元元脫穎而出。臨危受命的她,需要跳一部巴蘭欽作品。在此之前,她從沒看過巴蘭欽作品,看了一個晚上卡帶,學會所有動作,「我的身體有足夠的能量,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任務。」
兩年後,譚元元成了舊金山芭蕾舞團歷史上最年輕的首席演員。作為台柱子,她幾乎主演了舞團所有的重要劇目,但也留下了滿身傷痛。
最嚴重的一次受傷是15年前,在【吉賽爾】第二幕時,因為想展現幽靈的靈動輕盈,她跳得很高,一使勁,胯骨脫臼。「那一刻,心情非常復雜,我不願意就這麽低頭,為了留在舞台,再努力一下吧。」看了好幾個醫生後,她選擇保守治療,而不是做微創手術,用了兩個月去養傷和恢復。
「如果沒受過傷,你一定是外星人。」譚元元形容,為了展現一種極致的美,仙氣飄飄,女舞者必須拼命踮起腳,足尖觸地,「芭蕾是一門殘酷而美麗的藝術。」
【春之祭】
什麽樣的苗子才能成為舞蹈明星?「自律,刻苦,沒有AI替你跳舞,你要日積月累積攢身體能量。」她說,舞者永遠要做好準備,有信心,有恒心,還要聰明,知道怎麽把傷痛減到最低。
「我們小時候學舞,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只能從圖書館借卡帶,如饑似渴地看兩眼,還不讓多看,怕卡帶磨沒了。」她笑說,現在的孩子們被寵壞了,條件太好,只要動動手指上網,就能看遍所有經典作品,「要感謝科技發達的時代,但是匠心精神不能變。」
如今的譚元元,每星期會訓練三四次,一次一個半小時,未來有機會,「我還是會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