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走向西化的過程中,有一些傳統節日,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比如,「社日節」,在古代是非常隆重的,分為「春社」和「秋社」,一年過兩次。這個節日,跟中國農業社會有關,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還有一個,則跟中國傳統「花文化」相關,誕生於中國古代的「市井文化」,這就是「花朝節」。
「花朝節」,又稱「華神節」。傳說是「百花生日」,又說是「花神生日」。「花朝節」有遊春撲蝶、種花挖野菜、制作花糕等節日風俗。同時,這天也稱為女兒節。這天,女孩子們相聚玩耍,結交好友。未出閣的女子最愛賞紅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禱自己像花一樣朝氣與美麗。從宋代開始,花朝節成為了民間大節,也是中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花朝節
「花朝節」在唐代以前就有了,歷史悠久。而到了唐宋,「花朝節」則顯得更加隆重。大詩人白居易在其代表作【琵琶行】中寫道,「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這裏的「花朝」,指的就是「花朝節」,而「秋月夜」,則指的是中秋節之夜。可見,在唐代文人的心中,「花朝節」就是和「中秋節」並重的節日。
1. 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柳永
這首柳三變的【尉遲杯】,完完全全的展示了這位「白衣相卿」,是如何在脂粉堆的混日子的。也揭示了他是如何收到那些歌妓、舞女的歡迎的,這也證明了「歌伎念他的才學和癡情,湊錢替其安葬」的傳聞應該是真的:
寵嘉麗。算九衢紅粉皆難比。
天然嫩臉修蛾,不假施朱描翠。
盈盈秋水。恣雅態、欲語先嬌媚。
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
綢繆鳳枕鴛被。深深處、瓊枝玉樹相倚。
困極歡餘,芙蓉帳暖,別是惱人情味。
風流事、難逢雙美。況已斷、香雲為盟誓。
且相將、共樂平生,未肯輕分連理。
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
在這首詞中,你可以學到很多能夠用在戀愛過程中的句子。
比如,「天然嫩臉修蛾,不假施朱描翠」,這句用來贊美戀人,美到極致。她是天然生成的嬌嫩臉龐和修長蛾眉,不需要塗抹腮紅和描畫眉毛,真正的天生麗質。
再如,「盈盈秋水。恣雅態、欲語先嬌媚」,用來形容戀人的眼睛和神態,如同女神。她的眼睛明亮如江中的盈盈秋水,她姿態優雅,還未開口就已顯得嬌媚動人。
「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月夕花朝」,「月夕」,指中秋節,「花朝」,指花朝節。「月夕花朝」,泛指一切美好時光和節日。每次相逢,無論是中秋月夜還是花朝節上,佳麗都表現出對詞人深深的欣賞和愛意。
毫無疑問,「月夕花朝」,代表了人世間最美好的節日,也是我們現代人常說的「良辰美景」。但所謂的「良辰美景」,完全沒有「月夕花朝」的唯美,充滿了想象力。
除此之外,「綢繆鳳枕鴛被。深深處、瓊枝玉樹相倚」,兩人情意纏綿,共枕同眠鳳枕鴛被;在香榻深處,和如瓊枝玉樹般美麗的女孩相互依偎。「困極歡餘,芙蓉帳暖,別是惱人情味」,歡愛之後,芙蓉帳內溫暖宜人,別有一番令人陶醉的情味。都寫得極為曖昧,可以作為男女朋友之間的情話。
2. 夜夜。夜了花朝也,毛滂
這首宋代詞人毛滂的【憶秦娥·二月二十三日夜松軒作】,是一首寫給「花朝節」的詞作。透過這首詞,我們可以一窺宋代文人是如何過「花朝節」的,而且,他們在「花朝節」有哪些心理活動:
夜夜。夜了花朝也。
連忙。指點銀瓶索酒嘗。
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殘紅掃。
愁人。一片花飛減卻春。
夜夜。夜了花朝也
「夜夜。夜了花朝也」,每個夜晚,隨著花朝的結束,春天的美好也在逐漸消逝。
「連忙。指點銀瓶索酒嘗」,詞人急忙拿起銀瓶,索要酒來品嘗,試圖在春夜中尋找一絲歡樂。
「明朝花落知多少。莫把殘紅掃」,可以想象,隨著春天的歸去,明天會有多少花朵雕落,不要掃去那些雕落的花朵。
「愁人。一片花飛減卻春」,這不禁讓人憂愁啊!一片花瓣的雕落,就讓春天的美好減少了一分。
毫無疑問,在「花朝節」的晚上,文人們是徹夜飲酒賞花,試圖留住最後一點春光。同時,那「惜春」、「傷春」的情緒,也達到了頂點。
一句,「明朝花落知多少」,雖然是參照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但其中的傷感,且更甚於孟浩然。一句,「一片花飛減卻春」,雖然沒有【葬花吟】中「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的痛苦到了極致,但也充滿了傷感。
3. 痛負花朝,半春猶在長安道,元好問
這首金代文壇領袖元好問的【點絳唇】,將錯失「花朝節」的惋惜之情,和「思鄉」之前交織在一起。表達的意思是,「花朝節」和「故鄉」是一樣美好的,人生最美的場景,就是在「故鄉」過「花朝節」:
痛負花朝,半春猶在長安道。
故園春早。紅雨深芳草。
愁裏花開,愁裏花空老。
西歸好。一尊傾倒。乞與花枝惱。
痛負花朝,半春猶在長安道
「痛負花朝,半春猶在長安道」,詞人痛心地感到辜負了花朝節的美好時光,因為自己還在長安的道路上徘徊,未能及時返回故鄉,未能真正渡過「花朝節」。
「故園春早。紅雨深芳草。愁裏花開,愁裏花空老」,故鄉的春天來得早,落花如雨,芳草萋萋,是一幅美麗的春日景象。在愁緒中看著花朵開放,又在愁緒中看著花朵雕零。這句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美好時光的留戀。
「西歸好。一尊傾倒。乞與花枝惱」,向西歸去,返回故鄉是好的。想到這裏,詞人不禁舉起了酒杯,盡情暢飲。希望借酒澆愁,與花枝共醉,以排解內心的煩惱。
毫無疑問,「社日節」代表了人們的農業豐收的追求,而「花朝節」象征了人們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人們的生活,要像「花兒」一樣美好。
4. 明朝相約看花來,洪翼
「花朝節」有一個別稱為「女兒節」,是說這個節日主要的活動是為女孩子準備的。在這天,女孩子們相聚玩耍,結交好友。未出閣的女子最愛賞紅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禱自己像花一樣朝氣與美麗。這首元代詞人洪翼的【浣溪沙·花朝】,就是從一個女孩的角度來描寫「花朝節」的:
鸞股先尋鬥草釵。鳳頭新繡踏青鞋。
衣裳宮樣不須裁。
雕玉鏤成如麗架,泥金鐫就牡丹牌。
明朝相約看花來。
雕玉鏤成如麗架,泥金鐫就牡丹牌。明朝相約看花來
「鸞股先尋鬥草釵。鳳頭新繡踏青鞋。衣裳宮樣不須裁」,女子先在發髻上尋找鬥草形狀的發釵,準備打扮。然後,在踏青鞋上繡有鳳頭圖案,顯得格外精致。而她們的衣裳是宮廷風格,無需再裁剪,已經非常完美。
「雕玉鏤成如麗架,泥金鐫就牡丹牌」,女子用柔軟的玉石雕刻成如麗形狀的飾品,顯得格外精致。而且,用金粉裝飾的泥塑牡丹花也已雕刻完成,顯得格外華麗。
這一切,都是為明天的「花朝節」準備的。當一切準備就緒後,她們會——
「明朝相約看花來」,明天,女子將與朋友相約一同去賞花,渡過一個唯美而又賞心的春天節日。
可以看到,女孩們為「花朝節」的準備,是相當隆重的,這也印證了,在傳統文化中,「花朝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
5. 扶醉傍花隨柳,更豪吟、風月徜徉,高濂
這首明代詞人高濂的【東風齊著力·花朝】,站在一個男性的角度描寫「花朝節」。這裏的主要活動就是「踏青」和「賞花」,是一年中最美的時光,非常值得我們珍惜:
膏雨如酥,暖風欲醉,錦綻群芳。
郊原蹊徑,花氣暗浮香。
處處紅新白嫩,舞絲絲、柳茜微黃。
鬥春風,枝頭蝴蝶,沙上鴛鴦。
景物媚韶光。
喜良辰、山融水艷春陽。
緩尋芳草,約友載壺觴。
扶醉傍花隨柳,更豪吟、風月徜徉。
願東君,還憐我輩,收拾休忙。
扶醉傍花隨柳,更豪吟、風月徜徉
「膏雨如酥,暖風欲醉,錦綻群芳」,滋潤如膏的細雨,暖風使人欲醉,繁花似錦般綻放。「郊原蹊徑,花氣暗浮香」,郊外的田野和小徑,花香隱約飄散。「處處紅新白嫩,舞絲絲、柳茜微黃」,處處可見紅花白花,嫩綠的柳絲隨風輕舞,呈現出微微的黃色。「鬥春風,枝頭蝴蝶,沙上鴛鴦」,春風中,樹枝上的蝴蝶,沙灘上的鴛鴦,都成雙成對,享受這美好時光。
「景物媚韶光。喜良辰、山融水艷春陽」,這美好的景物與韶光相映成趣。喜逢良辰,山水都沐浴在春陽之下,顯得格外艷麗。「緩尋芳草,約友載壺觴」,慢慢尋找芳草,與朋友相約,帶著酒杯,準備大醉一場。「扶醉傍花隨柳,更豪吟、風月徜徉」,醉意中,依傍著花樹,隨著柳枝,更豪邁地吟詠,自由自在地行走於風月之間。
一句,「喜良辰」,這裏的良辰,當然是指「花朝節」。所謂「緩尋芳草」,就是指「踏青」活動。「扶醉傍花隨柳,更豪吟、風月徜徉」,這可能是現代人最為向往的場景吧!
6. 東風劣。芳菲釀出花朝節,沈宜修
這首明末女詞人沈宜修的【憶秦娥·春雪】,描寫的是一位婉約的女子,過「花朝節」的經歷。這個女子,就像【紅樓夢】裏的林黛玉一樣多愁善感,別人都是興高采烈的歡度「花朝節」,而她呢?只有「傷春」的哀怨:
東風劣。芳菲釀出花朝節。
花朝節。夜來微雨,海棠啼頰。
午窗人寂喧翻蝶。閑愁閑悶何時歇。
何時歇。鷓鴣聲斷,梨花飄雪。
東風劣。芳菲釀出花朝節
「東風劣。芳菲釀出花朝節」,「劣」,這裏形容春風的輕薄或無力。春風輕薄無力。春風帶來了花朝節,百花盛開,香氣四溢。
「花朝節。夜來微雨,海棠啼頰」,花朝節前的夜晚,下了一場小雨,海棠花在雨後顯得更加嬌艷。
「午窗人寂喧翻蝶。閑愁閑悶何時歇」,中午分時,窗外寂靜無人,只有蝴蝶在飛舞。詞人感到無端的憂愁和煩悶,不知道何時才能停止。
「何時歇。鷓鴣聲斷,梨花飄雪」,何時才能擺脫這種愁悶呢?這收,鷓鴣的叫聲停止了。梨花如雪般飄落。
7. 今年二月。花朝時節。鎖春魂、亂山重疊,徐士俊
這首明末清初詞人徐士俊的【解佩令·花朝(壬午)】,也是一個傳統「花朝節」的全景展示。「花朝節」活動的主要是「賞花」,現代人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似乎也沒有那麽強烈的心情去賞花了,但古人是真心賞花,真心享受生活:
今年二月。花朝時節。
鎖春魂、亂山重疊。
一夜鶯聲,叫出新花奇絕。
怎禁儂、看花心切。
羅衫輕拽。湘裙斜折。
畫春山、鏡中明滅。
未夢先驚,怕癡問、雕欄尋覓。
倦將來、玉床羞跌。
今年二月。花朝時節
「今年二月。花朝時節」,今年的二月,正是花朝節的時節。
「鎖春魂、亂山重疊」,春天的氣息被亂山環繞,顯得格外深沈。「一夜鶯聲,叫出新花奇絕」,一夜之間,黃鶯的叫聲喚出了新花的美麗和獨特。「怎禁儂、看花心切」,怎麽禁得住我急切地想要看花的心情。
「羅衫輕拽。湘裙斜折」,穿著輕薄的衣衫,斜折著湘妃竹制成的裙子。「畫春山、鏡中明滅」,女子的眉如春山,在鏡中若隱若現。
所謂「畫春山」,指的是女子描的是「遠山眉」。
這首詞,描寫的是女子在「花朝節」的黎明前,為外出「踏青」和「賞花」所作的隆重準備工作,表達了女孩對「花朝節」的期待。
8. 中和過了,又花朝清霽,無邊煙景,陸求可
這首明末清初詞人陸求可的【念奴嬌·花朝】,描寫的是「花朝節」的勝景。表現的是中國人民對大自然的喜愛,對春天的喜愛,對美好生活的喜愛:
中和過了,又花朝清霽,無邊煙景。
水綠天青歸雁喜,風暖一灣漁艇。
嫩柳園亭,新蒲池館,寒盡松筠嶺。
樓台初啟,曉來翠袖輕冷。
堪愛細草芊綿,踏青絲履,轉過秋千影。
暗禱封姨休折損,秾李緋桃紅杏。
上苑金鞍,後庭玉樹,都是神仙境。
芳菲撲蝶,為誰良會馳騁。
中和過了,又花朝清霽,無邊煙景
「中和過了,又花朝清霽,無邊煙景」,「中和」,指中和節,農歷二月初一。中和節已經過去,又到了花朝節,雨後初晴,景色如煙如夢。
「水綠天青歸雁喜,風暖一灣漁艇」,水天一色,歸雁在晴空中歡快地飛翔,溫暖的春風中,一灣水面上有漁艇在漂蕩。「嫩柳園亭,新蒲池館,寒盡松筠嶺」,嫩綠的柳樹環繞著園亭,新長出的蒲草環繞著池館,春天的暖意已經驅散了松筠嶺的寒氣。「樓台初啟,曉來翠袖輕冷」,樓台的門窗剛剛開啟,清晨分時,翠綠的衣袖感到一絲涼意。
這幾句,是對「花朝節」時節,大自然景色的描寫。
「堪愛細草芊綿,踏青絲履,轉過秋千影」,因為非常喜愛這細嫩的青草綿延不絕,於是穿著絲履去踏青,路轉過去,依稀看到有人蕩秋千的影子。「暗禱封姨休折損,秾李緋桃紅杏」,我默默祈禱風神不要吹折這些盛開的李花、桃花和杏花。「上苑金鞍,後庭玉樹,都是神仙境」,皇家的園林中,金鞍閃閃,後院中的玉樹在春風中搖曳,這一切都如同仙境般美好。
這幾句,是對人們歡度「花朝節」的心情描寫,非常生動活潑。
「芳菲撲蝶,為誰良會馳騁」,花香撲鼻,蝴蝶飛舞,這一切美好的景象,是為了誰的聚會而如此熱鬧呢?
這句是畫龍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