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禎
黃麗禎,1988年2月出生於莆田市荔城區,本科畢業於閩南師範大學。現為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莆田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莆田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曾在福建省級美展「花香鳥語」第四屆福建省花鳥畫大展中獲獎。
一、懵懂童年:藝術的種子悄然種下
回首她一路走來的軌跡,那些在繪畫世界裏執著探索的畫面如電影般徐徐展開。而這一切的藝術旅程,竟起始於一段純真的童年邂逅。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她路過一家書店,店裏有兩本畫冊讓她愛不釋手,一本是錢行健的【百鳥圖】,另一本是華山川的【名家仕女圖】。此後,每次放學路過這家書店,她都要進去看一看。母親見她如此執著,便把這兩本書買了回去。她欣喜萬分,開始照著畫冊依葫蘆畫瓢,塗塗抹抹,從那時起,對中國畫的喜愛之情就在她心中生根發芽。正如清代鄭板橋所言:「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這份最初源於熱愛的塗鴉,正是她繪畫路上「意在筆先」的萌芽,為日後的藝術探索奠定了情感基礎。

黃麗禎 寫生作品【新義風華】
二、逐夢遇阻:現實重壓下的蟄伏
上初中時,美術老師給她自己畫的水墨葡萄打了全班最高分,同學們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回到家後,她跟父母說起自己想報考美術院校的想法。然而,父母秉持著保守的教育理念,而且家裏是工薪階層,既沒有充裕的經濟條件,也沒有豐富的人脈支持她走藝術這條路。父母勸說她繼續好好學習文化課,將來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來謀生。為了不增加家人的煩惱和負擔,她默默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專心備戰高考。

黃麗禎 臨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三、象牙尋光:重燃藝術之火
進入閩南師範大學後,她內心深處對書畫的熱愛絲毫未減,加入了校書畫協會和校青年宣傳中心,繼續發展自己的業余愛好。在社團裏,她結識了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並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位啟蒙老師王君羽。從大二開始,她利用課余時間跟隨王老師學習工筆花鳥。一開始從王中年的牡丹畫起,之後王老師又帶她臨摹宋畫。王老師是一位既嚴謹紮實又幽默風趣的畫家,在他的講解下,黃麗禎對中國畫有了更系統、更深入的認識,無論是筆墨的運用技巧,還是畫面意境的營造,每一個細節知識點都變得清晰易懂。暑假期間,她有一半時間留在漳州,有時一坐下來畫畫就是一天,沈浸在宣紙的世界裏,忘卻了外界的喧囂與紛擾。

黃麗禎 中國畫【探幽】
四、職場新程:工作與藝術並列
大學畢業後,她回到家鄉,進入中國行動通訊集團福建有限公司莆田分公司工作,內斂沈穩的她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任務中,也積極參加工會、文聯、美協以及集團公司舉辦的各項文藝活動。在工作中,她先後結識了莆田多位知名藝術家,這些藝術家老師在她追求藝術的不同階段都給予了極大的啟發和幫助,也讓她得以先後涉獵工筆、寫意、巖彩等多個畫種。除此之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還會在網上尋找各大美院的線上課程、知名畫家的創作解析視訊,以及專業書畫論壇上的學術討論等學習資料來自學。她深知,提升筆墨水平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每一個細微的進步都源自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鉆研。於是,她養成了早上六點起床練習書法的習慣,一筆一劃地揣摩古人的筆法,向莆田閑雲邨的老師們求教,透過練習體悟用筆和書法線條的抑揚頓挫、剛柔並濟,以努力提升自己的筆墨水平。

黃麗禎參加莆田市總工會書法公益課
五、人生轉折:平衡家庭與藝術
在互聯網速食時代的喧囂中,黃麗禎始終堅守著內心對書畫藝術的純粹熱愛,她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有所進益。2014年,孩子的出生打破了她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在感受初為人母喜悅的同時,她也時常感到焦慮,如何平衡工作、家庭和興趣愛好成了一個大難題。幸運的是,家人理解並支持她,讓她沒有放棄對國畫藝術的追求。小小的書房承載著她大大的夢想,晚上陪伴孩子做完作業後,她就開始自己的學習。在那兩米長的書桌上,伴著青燈,她筆耕不輟,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會兒。周末的清晨,家人還在睡夢中,她便早早起床,簡單洗漱後,就一頭紮進書房。此時的世界格外安靜,她能擁有幾個完整的小時,全身心地投入到繪畫創作中令她倍感珍惜。她常常向古人學習,臨摹董源、巨然、範寬、郭熙等大家的經典作品,從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體會古人格物致知的嚴謹求學態度。筆在紙上遊走,是心與手的對話,然而想要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往往要歷經千巖萬壑,道路曲折。看似悠然的創作背後,是枯燥的重復練習,需要日復一日地鉆研琢磨,甚至為此輾轉反側,正如「為伊消得人憔悴」所描述的那般。董思翁曾說,翰墨之事,良工苦心。而這種痛並快樂著的狀態,正是一個書畫創作者的真實寫照。

黃麗禎 臨範寬【溪山行旅圖】
六、巖彩探微:開拓藝術新維度
在學藝求學路上,因為對巖彩畫的好奇與喜歡,黃麗禎向曾國防老師學習。曾國防老師算得上是福建省巖彩畫界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對藝術很純粹」的藝術家。在學藝的日子裏,黃麗禎學到了很多以往她未曾接觸過的知識,這就像開啟了一片藝術新大陸一樣。例如,曾國防老師系統介紹了巖彩畫的發展脈絡,從敦煌壁畫延伸至日本巖彩,讓她深刻認識到巖彩畫的發展歷程就像「一個人的成長史」,巖彩創作並非簡單色彩堆砌,而是需要精心把控材料質感與畫面節奏。在曾國防老師指導下,黃麗禎從最初創作時的小心翼翼、不敢放開手腳,到後來大膽運用厚塗、疊加、渲染等技法,逐步取得進步。巖彩所營造出的古樸又現代的視覺效果,為她的藝術創作開辟了全新維度。

黃麗禎 巖彩【山花爛漫】

黃麗禎 中國畫【雲端探巍峨】
七、藝術感悟:文化生活的意義
書畫學習和工作一樣,是一個漫長且需要堅持的過程,需要點滴積累,日復一日地精進和總結。在不斷地思考與實踐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這早已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許我們無法把每一天都過得順遂如意,但無論在什麽情況下,擁有豐富的文化生活,人生就有了寄托。就像蔣勛說的,當你「坦蕩得一如清水時,就會看見最美的東西」。繪畫對於她來說,就是那片能讓心靈澄澈的凈土,在這片天地裏,她能看見藝術之美,也能找到生活的意義。

黃麗禎 周末寫生
八、展望前路:傳播美的力量
一路走來,黃麗禎歷經艱辛,如今終於取得了一些成績,特別是今年2025年3月正式成為了福建省美協會員。這既是對她過去努力的認可,也是對她提出的新要求。她深知,作為藝術創作者,要保持開放的心態,秉持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的理念,避免抵觸新的知識和風格,廣泛汲取各家之長,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見解,絕不能僅僅局限於繪畫技巧層面進行創作。「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袁枚的這句話時刻提醒著她,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她堅信自己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會憑借創新的動力創造新的藝術作品,成為美的傳播者,把自己在繪畫中感受到的美好與力量傳遞給更多熱愛藝術、向往美好的人,跟隨圈內誌同道合的師友們,讓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
本文來源:八鏈名人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