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1月8日文章,原題:在小提琴之鄉,中國年輕人應對挑戰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是中國東部的一個小城,卻是世界的「小提琴之鄉」之一,當地有超過3萬人從事小提琴相關產業。生產成本更低的越南正成為新興的小提琴產地,而黃橋鎮的年輕制琴師正在應對挑戰,追求制造更高品質的小提琴。
「從開始制作到最終完成第三把小提琴,我花了3年時間。父親對品質要求非常嚴格。」31歲的劉浪和父親一起經營著一家工作室,父親是一名小提琴技師。劉浪每天都在工作室制作小提琴,還兼職教小朋友拉小提琴。工作結束後,劉浪就忙著透過網路直播銷售父親和自己制作的小提琴。劉浪說:「希望今後繼續制作小提琴,並教我的兩個孩子也學會制作小提琴。」劉浪介紹說,他家工作室銷售的小提琴都是經過長時間制作的高級品,大部份顧客都是演奏家和教師等專業人士。
當地政府介紹,黃橋鎮的小提琴產量占中國提琴總產量的七成,約占全球市場的四成。黃橋鎮有超過200家小提琴生產及配套企業。
將黃橋鎮這個曾經貧困的農村打造成「小提琴之鄉」的是小提琴制造公司——江蘇鳳靈樂器集團的董事長李書。李書說:「高檔的小提琴需要有優美的音色和琴身的美感,是世界上最難制作的樂器之一。」因木材種類、切削方式、塗刷厚度等工序的不同,小提琴的音質會有微妙的變化。
鳳靈樂器集團近400名員工中,大多數是擁有30年以上經驗的老員工。但其中,31歲的馮恒是年輕員工中的佼佼者,他曾在上海音樂學院專攻小提琴制作。馮恒說:「小提琴制作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工作,工作10年來我基本上沒怎麽休息過。」馮恒認為,制作小提琴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一直做,這是被譽為「最偉大弦樂器制造師」之一的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裏的秘訣。
高級制琴師、黃橋本地人徐小峰目前一邊自己制作小提琴,一邊協助當地政府推動提高小提琴品質和生產效率的計畫。徐小峰對當前的情況頗有緊迫感,「隨著越南實力的增強,中國必須向中高端產品轉型」。徐小峰說:「許多中國年輕人正在學習國外的新技術,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樣可以提高中國國產小提琴的附加值和品牌價值。」 (作者土居倫之,李琦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