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李清照酒後尋歡,寫下一首絕妙的詞,不料竟成了少女們學壞的借口

2025-03-14國風

自從釀酒始祖杜康把酒帶到了人間,這種瓊漿玉液便與華夏文明緊緊聯系了在一起,成為中華大地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

比如,曹操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開口便吟:「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戰場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王翰也說:「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一個人閑愁靜處,李白也會小酌細品:「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而身為才情橫溢的千古才女,李清照在酒後同樣也寫就了很多流傳千古的經典好詞,其中就有一首【如夢令】,竟意外成為了少女們學壞的「借口」。其詞如下: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此詞背景:

李清照的這首詞,並非是當時當地而作,而是李清照後來回憶往昔時所作的一首詞,是李清照詩詞作品中的處女作。

此詞的寫作地點與時間,大概是她居住在汴京之初所寫,是她追憶少女時代的故鄉情懷之作。而她寫下這首詞時,大約也就是十六七歲至二十三四歲的樣子。

此時的李清照,宛如一顆未經雕琢的寶石,藏於閨中,未曾出嫁。她的世界,是家中滿室的書香,是博學的父母的教誨。

她無需奔赴學堂,卻已滿腹經綸,才情橫溢。她的時光,如流水般自由,無需束縛於課業與勞作。

所以,她可以在詩詞的海洋中任意遨遊,可以在秋千上放飛夢想,亦可以與友人漫步於花間,笑語嫣然。

深度賞析:

在本詞的第一二句中,「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是說:記得以前常在溪邊的亭子嬉戲玩鬧,直至夕陽歇在亭子上,斜照落在溪水中。我仍然沈醉在美景之中,忘記了回家的路。

這裏的「 常記 」二字,明確地表達了詞人追憶過去的情景。這種追憶如陳酒般醇厚,滿載著詞人對往昔狂歡

的記憶、眷戀與不舍。

第二句中「 沈醉 」二字,暗示了詞人內心那藏不住的喜悅之情;而「 不知歸路 」四字,則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留戀,顯然,這是一次令作者難以忘懷的愉悅之旅。

那麽,究竟是什麽讓人如此流連忘返呢?是溪畔的絕美風光,還是那顆年輕不羈的遊玩之心?抑或是兩者皆有,但更多的是她對時光的那份深深的眷戀與不舍。

接下來的「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兩句,把「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中的那種愉悅之情推向了更加深厚的程度:

「我們玩到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天色,但卻依然興致不減,直到夜幕籠罩了整個蒼穹,我們才乘船而歸,可沒想到的是,竟不小心誤入了藕花的深處。」

此處的「 誤入 」二字,行筆自然流暢,毫無雕琢之感,與之前的「 沈醉不知歸路 」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展現了主人公的無拘無束。

興盡 」二字表達了李清照與她的好友用盡了一切歡樂的手段,從中獲得無限的歡愉,顯現了李清照的不羈與灑脫。

而正是這種忘我的歡愉,讓她們忘卻了歸途,甚至連劃船之人也迷失了方向,意外地闖入了那片藕花深處。

其中的「 藕花深處 」這四個字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荷花盛開的世界。那滿池的荷花,盛開得絢爛無比,更加的令人心醉神迷。

這兩句描繪了詞人與友人歡聚飲酒,直到盡興才決定回家的場景。然而,酒意正濃,方向模糊,竟然誤入了荷花盛開的深處。

讀到此處,一幅載荷晚歸圖躍然挺立於我們的眼前:荷花盛開,一葉扁舟輕搖而歸,載著尚未盡興的少年才女,駛進了一片深幽如畫的荷花之中……如此美景,仿佛觸手可及。

緊接著的「 爭渡,爭渡 」四字的意思是:「快點劃呀,用力劃呀!」這裏一連用了兩個「 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這兩個字的連用,顯現了詞人的內心充滿了急迫與期待。我們也可以想象,此時的詞人一定在催促著劃船之人加快劃船,奮力前行。

那麽,她此時急切催促的劃船之人,究竟是誰呢?是船上劃船的船夫,還是詞人的朋友,抑或是詞人自己呢?這確實是個謎團。

最後一句的「 驚起一灘鷗鷺 」猶如巨石穿空而來,劃破了整個夜晚的寧靜:因為劃船的聲音太大,船行疾速,水聲激蕩,竟無意之中驚擾了湖畔的鷗鷺。

這些棲息在洲渚之上的精靈們,聽到了擊破夜空的舟船的「 爭渡 」之聲。它們立刻展翅翺翔,驚恐的在夜裏胡飛亂撞,叫聲回蕩在無邊的湖面。

全詞到了這裏就戛然而止了。而詞人是否歸家,何時抵達,我們都不得而知。然而,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寧靜清麗的畫卷,如永恒之光,閃耀在我們的心間,歷經歲月,仍歷歷在目。那是李清照青春裏最美的銘印,更是她生命中最動人的回憶。

總的來說,李清照這首詞以其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情感,贏得了古今無數讀者的心。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一些純真的少女竟將其誤解為放縱的借口。

她們認為,像李清照這樣了不起的千古才女,都能自由自在地飲酒作樂,她們為何能像李清照一樣灑脫不羈呢?

然而,這並非李清照的本意。她在這首詞中,並非倡導放縱,而是抒發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青春歲月的珍視。

她的「沈醉」,並非真的醉意朦朧,而是對生活的熱愛與投入;她的「誤入」,亦非真正的迷失,而是對生活的大膽探索與嘗試。

因此,李清照的這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不僅展現了李清照少女時期的無憂無慮與率真,更表達了她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與對青春時光的珍視,是一首充滿生活韻味與真摯情感的美妙佳作,而不是女孩們學壞的借口。

*圖片來源於網路,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