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這內娛,真的好魔幻啊…

2024-05-09電影
出大事啦!沒有星標,以後有可能就看不到榜妹了 …為了能長長久久攜手吃瓜,辛苦大家 點點星標 ↓↓

好嘛,電影圈也有自己的「七天無理由退貨」了。

只是運費險要影迷們自己出而已...

昨天不是提到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撤檔這事兒嗎?

完全沒有責怪主演的意思哈!

畢竟一部電影的成果與否,不可能完全和演員掛鉤。

它首先要看制作團隊。

劇本是否符合邏輯、人設是否飽滿、導演是否能講明白故事、後期剪輯是否能夠呈現出一個連貫精彩的片子。

其次要看宣發團隊。

也就是發行方能否抓住宣傳時機,調動觀眾積極性,在電影還沒上映時就靠著激起大家的觀看興趣。

這部份在現在來講尤為重要。

比較經典的案例一個是今年元旦的【一閃一閃亮星星】。

明明是最不討喜的愛情片,但卻靠著和劇版的聯動以及高密度的宣傳外加影院附加的「下雪」儀式感。

最終光預售就賣出了三億票房;

再一個更經典的就是賀歲檔的【熱辣滾燙】了。

都不是原創電影,翻拍的。

但卻靠著強大的宣發能力提前一個月就進入大量觀眾的資訊圈;

在超多電影相關話題的加持下,熱度持續走高,最終成為檔期內的票房冠軍。

而且它厲害就厲害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行銷方式。

前期以造勢為主,在春節結束的後期呢,又放出一批細節物料吸引觀眾深度觀影主動二刷。

以此來達到票房的長尾效應。

這麽說吧。

現在的電影市場,新片只有把宣傳做的好了,把片子的知名度和話題度給開啟了。

才能獲得更多的觀眾和更優秀的票房。

再然後才是觀眾進入影院,對於演員對角色詮釋好壞與否的評價。

只能說演員的演技對角色和電影有影響,但並非影響最大的一環。

電影制作全過程以及後期的發行,對於影片最後的票房成績都有很大的影響,一環扣一環。

所以主演粉也不必如此敏感。

只是大眾對於「撤檔」這一行為感到無語而已。

就拿【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來說,本來它選的五一檔就已經是節假日好檔期了。

根據國家電影局5月6日釋出數據,2024年五一檔電影票房達15.27億元,觀影人次為3777萬,均超去年同期。

市場的火熱度擺在那裏。

所以導演在直播時候流的眼淚在外界看來就很滑稽...

觀眾都不是傻子,電影好壞與否是可以看出來的。

真正的好電影,就算前期沒有輸出很多正片內容用來行銷,後期也會因為電影的品質而重新回歸主流。

比如上映之前被黑被嘲,上映之後反而成為口碑黑馬的【封神第一部】。

因為壓了好多年沒上映,外界對它就沒有看好過...

沒想到,靠著劇情和特效還有質子團們,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再比如選在了春節檔上映,和【流浪地球2】這種大片對打,且排片一般般的【無名】。

要說它的生存環境可比今年的所有檔期都差。

但【無名】最後依然堅挺著沒有撤檔,還拿下了9.31億的票房。

聽聽【無名】導演說的話吧,作為一名導演,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嚴謹的去創作,不低估觀眾。

做認真的作品就會有雙向奔赴。

所以你票房成績不好,哭是沒用的,撤檔也是沒用的,就一定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啊。

再說了...

熱門檔期本就是一種稀缺資源,撤檔就是對資源的浪費,如果因為電影本身品質的問題需要回爐重造,那無可厚非;

但是大多都是端來端去都還是那盤菜。

就算是在新的檔期觀眾看著這碗「剩菜」也不會有胃口,但與此同時又在新的檔期占了新的名額,又是一次資源浪費。

檔期是你們自己選的,選完之後覺得賺的錢少了就撤檔,再找個自己覺得好的時間再上映。

這不是把觀眾當冤大頭在耍呢?

也不知道這種「撤檔」的風氣到底是從什麽時間,從哪一部電影開始刮起來的。

但今年格外嚴重...

光春節檔就撤掉了一半的電影。

【我們一起搖太陽】第一個宣布撤檔,當時的累計票房沒破億;

緊接著動畫電影【黃貔:天降財神貓】和【紅毯先生】也接連宣布撤檔了。

哦對,【紅毯先生】的撤檔的時候,票房甚至比【我們一起搖太陽】還要低。

說出去都好笑。

別國電影比制作比獎項,咱們華語電影比誰撤檔更快,選的檔期更強。

可是撤檔又改期上映之後的電影,就真的得到更好的排片和票房成績了嗎?

沒有的。

上映兩天後選擇撤檔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從春節撤到了情人節,最終票房也只有一億而已。

所以有這個時間撤檔,真不如好好研究研究如何制作一部優質的、叫好叫座的電影啊。

當逃兵有什麽用,只會被行業和觀眾當成笑話。

全新全面的娛樂媒體